罕见血型患者反复消化道出血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多学科联动救治脱险
2025年01月23日
字数:864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 文/图)近日,曾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一位七旬老人,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及输血科等多个科室紧密联动协同抢救下,化险为夷,顺利出院。
患者刘先生因反复呕血、黑便入院后,被诊断为休克、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立即予以救治。经治疗,血压勉强维持在80/50mmHg,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纠正重度贫血、休克。但患者的血型极为特殊,属Rh血型系统的D变异型,为了避免溶血反应,在输血时需要输注“熊猫血”。医院输血科与中心血站积极联系,很快便调配到4单位红细胞悬液、800ml血浆予以输注。输血后,老人的病情逐渐稳定。
然而,在入科不到3小时的时间里,老人突然再次出现呕血,导致休克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反复,并且很快并发意识不清。患者病情十分凶险,重症科主任周晶决定冒着风险,紧急行内镜下止血,为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
经与家属沟通取得知情同意后,张进召副主任医师立即联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永勤,一边输注红细胞悬液,一边紧急行内镜下诊疗及止血。镜下可见患者胃内出血严重,探查中发现其十二指肠处有一处动脉出血,这也是导致刘大爷反复呕血的真凶。接下来,予以钛夹止血并清理消化道积血。消化道不再出血,再经过补液等积极治疗后,老人休克逐渐纠正。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3天后,老人右下肢股静脉及透析管周围发现大量血栓。经血管外科会诊后行下肢血管造影术,术中可见右侧股静脉全段血栓形成,予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此时,重症医学科医生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患者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术后,有抗凝禁忌,另一方面患者又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纤溶指标不断升高,需启动抗凝治疗。周晶主任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经讨论,决定再次行内镜下检查,并就患者基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不全等问题制订方案。
方案确定后,第二天复查床旁胃镜,镜下未见活动性出血,结合患者肾功能不全,予以3000单位依诺肝素每日一次启动抗凝,并监测血小板、血凝等指标,逐渐增加抗凝药物。
最终,刘先生的各项指标都趋于稳定,经评估符合重症解除的指标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