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陈炉石

2025年01月23日 字数:1381
  ■何文朝
  这回,踏进陈炉石美术馆,走马观花,品味奇石之美,全赖“二宝”。
  一是王玉宝。此君先前在铜川鸭口矿下过煤窑,在部队服役过,转业地方又先后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级部门任职,以调研员退休又被一专科医院聘为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他酷爱文艺,自谓“上天入地”“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人夸“昔日上天入地,今朝顶天立地”,颇具男子汉气概。今年元旦前,王玉宝创建自由行采风团,自告奋勇当团长,拉我入伙。他人脉关系广,活动能量大,隔三岔五,牵头组织一帮文人雅士采风。不到一月,泾阳场畔关中农耕博物馆、陕西水利博物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窑洞文化体验地张家窑等处,留下团员们的采风足迹。队伍日渐壮大。这次赴陈炉石美术馆,参与者已增至十多名。
  二是信金宝。此君系陈炉石美术馆馆长。听君一席话,如闻仙乐,如沐春风。他说,我2018年开始玩石头,沉迷其中。外地行家看陈炉石,发掘历程不过七八年,却俨然奇石领域冲出的一匹黑马。陈炉石出在铜川,必将成为享誉三秦、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宝贝。鬼斧神工,天然形成的诗书画的韵味,丰富的颜色形态,使其成为名石。国家地矿部主管的中国观赏石协会为陈炉石成立专业委员会,以文件形式将其定性为观赏石、艺术品。2019年该协会评选出216名赏石传承人,我很荣幸名列其中。多年来,以石会友,一听从陈炉石产地来的,“石友”总围着我问东问西,纷纷添加微信。现在,我有300多个赏石群,热闹得很。每年全国大展几十个,陈炉石连获大奖。作为特殊艺术品,其身价在不断飙升。铜川“石友”一块陈炉石110万元成交,我的一块60万元转手。我感到天赐铜川两张难得的名片——一张耀州瓷,墙内开花内外香;一张陈炉石,墙内开花墙外红。陈炉石这一铜川人的骄傲,尚未被本土更多人所识,亟待大力宣传推介、研究观赏。我为啥倾囊建陈炉石美术馆?是因为陈炉石这一天赐神奇地蕴大美的珍宝发掘潜力巨大,我们身边已有因石致富的范例。我在铜川组织举办四届全国展会,以“飞翔的沉默”为主题,为“石友”牵线搭桥,尽绵薄之力。长远考虑,得有高端平台集中市场。我自家弄加工车间,建美术馆、石头城,旨在引领带动。每一块石头都是有表情的,或悲壮苍凉,或坦坦荡荡,或轻盈舒展,却唯独不见颓唐沮丧。
  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与“二宝”一见如故。开始,我猜测“二宝”肯定有亲戚关系,譬如老表什么的。一问,才知他俩经历相仿,工农商学兵均干过,且在王益区一社会组织共过事,脾性相近,趣味相投,遂成知音。
  遥想当年,自己拜读文豪贾平凹先生系列精短散文《小石头记》,惊异于先生的才情与石头的灵性。从此,多了个癖好:外出旅行,总流连山间、河滩,睁大眼睛,搜寻心仪的石头。大的嫌重,忍痛割爱。
  徜徉陈炉石美术馆,也瞧见小巧玲珑的神品,而更多的则是大巧若拙大趣味大气象的大石。遇鉴一件件石中奇葩,谁能不惊喜连连?秦皇巡游图、秦玺、将相和、汉石棺、观沧海……一如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去跟古人对话,沿着历史长河寻根溯源;耀州窑遗址、吴字、如来佛手、春蚕满地等造型千姿百态,画面丰富多彩,意蕴古朴神秘。
  兴致勃勃座谈观赏完,同行的陕西省文联原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刘平安向信馆长赠送了带来的“和气致祥”书法,信馆长殷勤地向采风团成员人人赠送一支陈炉石文创笔、一册金宝轩典藏《陈炉石精品》。宾主亲密无间共进晚餐。最后,依依惜别。
  相信铜川名片陈炉石,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出国门,冲向世界!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