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柞水耳农”成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柞水县全面提升其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2025年01月15日
字数:833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姜枝朝 李字武
日前,记者从商洛市柞水县获悉,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木耳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应运而生,通过积极引导、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出了一批专业过硬、勤劳肯干的“柞水耳农”,该劳务品牌还荣获了“2024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称号。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营盘镇举行的“柞水耳农”培训班上,对来自各村的70余名村民就木耳种植技术、短视频制作、电商销售等知识进行了培训,提升了群众的技能,为他们就业创业增添了动力。
参加培训的营盘镇营镇社区居民吴秀霞激动地说:“我要把学到的电商、短视频拍摄等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经营当中,希望通过镜头,把我们当地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全县劳动力资源和木耳产业优势,倾力打造“柞水耳农”品牌,通过“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职业农民”发展模式,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面提升“柞水耳农”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之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结合木耳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劳务品牌引领企业制定‘柞水耳农’行业标准,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柞水耳农’品牌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天武说。
此外,在推进“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化发展过程中,柞水县通过大力实施“柞水耳农”技能培训工程、政策帮扶工程、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和产业主体培育工程,累计举办“柞水耳农”培训班370期,培训耳农7.6万人次,发展木耳示范种植户4186户,扶持壮大了一批木耳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了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年种植木耳规模1亿袋,产出干木耳5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研发产品22类98种,产值50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5万人,人均增收2.3万元。随着“柞水耳农”品牌的提档升级,将进一步深化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日前,记者从商洛市柞水县获悉,近年来,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木耳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应运而生,通过积极引导、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出了一批专业过硬、勤劳肯干的“柞水耳农”,该劳务品牌还荣获了“2024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称号。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营盘镇举行的“柞水耳农”培训班上,对来自各村的70余名村民就木耳种植技术、短视频制作、电商销售等知识进行了培训,提升了群众的技能,为他们就业创业增添了动力。
参加培训的营盘镇营镇社区居民吴秀霞激动地说:“我要把学到的电商、短视频拍摄等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经营当中,希望通过镜头,把我们当地的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全县劳动力资源和木耳产业优势,倾力打造“柞水耳农”品牌,通过“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职业农民”发展模式,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面提升“柞水耳农”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之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柞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结合木耳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劳务品牌引领企业制定‘柞水耳农’行业标准,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柞水耳农’品牌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天武说。
此外,在推进“柞水耳农”劳务品牌化发展过程中,柞水县通过大力实施“柞水耳农”技能培训工程、政策帮扶工程、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和产业主体培育工程,累计举办“柞水耳农”培训班370期,培训耳农7.6万人次,发展木耳示范种植户4186户,扶持壮大了一批木耳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了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年种植木耳规模1亿袋,产出干木耳5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研发产品22类98种,产值50亿元;带动群众就业1.5万人,人均增收2.3万元。随着“柞水耳农”品牌的提档升级,将进一步深化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