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铁厂镇新声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展现和美乡村的“诗和远方”
2025年01月15日
字数:1291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曹月 辛恒卫 文/图
隆冬时节,走在商洛市镇安县铁厂镇新声村的村庄道路上,一幢幢小楼整齐排列,一条条硬化巷道干净整洁,一面面手绘文化墙栩栩如生。在新声村这块土地上,一幅宜居宜业、文明和美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铁厂镇新声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标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村庄绿化、田园洁化、庭院美化、河沟净化、路堤靓化”目标要求为抓手,以实现村庄净、山体净、河沟净、道路净、田园净、庭院净、居室净、圈厕净、个人净为目标,从垃圾污水处理,河沟清理,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入手,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高度融合,实施护庄河堤2.1公里、通村道路硬化5.8公里、村内巷道硬化4.8公里,新建便民桥4座、村级卫生室1座、过水路面3处、人饮工程280户、排水渠2300米,新建广场1处1000平方米,房屋维修加固181座,实施院落硬化和入户道路硬化8900平方米,新建公厕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
现在的新声村,每家每户的庭院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群众生活多样化,俨然成了一个现代人休闲享乐的“度假村”。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8年,新声村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食用菌香菇。2023年3月,镇村为了盘活闲置资产,积极与市县对接,引进了商洛市德胜鸿有限公司,通过村企联建联营的方式,与村上联合发展香菇产业,让村上的产业园获得新生。
商洛市德胜鸿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蒋维华与村上联合,采取流转土地与村集体资金入股的方式,争取到4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又个人筹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余亩,建起了香菇生产大棚,如今,大棚已由最初的10个发展到44个,年产值也由最初的50多万元增长到26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4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建的香菇大棚每年能收两茬香菇,产出的香菇菇形圆整、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味道也鲜美,已销往镇安、西安、河南、河北、兰州等地的超市。”蒋维华说。
在蒋维华香菇生产大棚内务工的刘女士说:“我在蒋老板的香菇大棚里务工已有3年了,他对工人很好,我不仅每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3万多元的务工钱,还能拿到自己流转的2.1亩土地的租金,真正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在香菇大棚务工挣薪金’。”
无独有偶,新声村还邀请本镇铁铜村的致富能人代熙明来村上流转土地100亩,用于种植中药材苍术,让本村20名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务苍术挣收入。此外,村上还流转土地36亩,与新联、新民两村联合建起了300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到30千瓦,实现村集体增收18万多元。
新声村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设。记者沿村道走一圈发现,家家户户门前整洁美观,“洁净家园”“五好文明家庭”的牌子整齐地悬挂在各家的家门口。全村还开展了“六争六评”“十星级文明户”“一日五问”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引导农户落实“四净一规范”,现在,邻里之间说闲话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酗酒赌博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整个村里其乐融融。
“我们村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发展,不仅仅是搭上了全镇建设美丽乡村的顺风车,更是因为干部群众建设家乡的干劲十足,我们会一直努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倪世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