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布“弹性退休”具体办法 1月1日起实施
“往前弹”或“往后弹”怎么办理?
2025年01月06日
字数:2529

▲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老人们
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于1月1日发布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所在单位与职工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
弹性退休制度具体如何实施?“往前弹”和“往后弹”如何选择?怎样更好地保障职工相关权益?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及专家。
弹性退休制度如何实施?
《办法》提出:“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
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外,决定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起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办法》规定,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所选择退休时间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本人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
假如一位男职工是在2031年达到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2031年国家规定的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已经提高到了16年。这位职工如果选择弹性退休,要求的最低缴费年限到底怎么算?
专家表示,如果这位职工想2029年弹性提前退休,则需满足2029年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15年;如果弹性延迟退休,延后到2034年退休,不需要满足2034年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17.5年,而是满足2031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最低缴费年限16年即可。
“往前弹”或“往后弹”怎么办理?
那么,“往前弹”或“往后弹”怎么申请?
《办法》明确,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弹性延迟退休的,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
比如在1975年12月出生、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6个月,对应的退休时间为2026年6月。如果她还是想50周岁退休,也就是在2025年12月退休,那么,她最晚要在2025年9月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这样便于用人单位作出安排,同时体现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真实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办法》,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弹性退休的,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同意。
“过去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比较刚性的,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赋予了职工更多选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办法》对《决定》中提到的“自愿”“弹性”“渐进式”等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对用人单位和职工来说,可操作性更强、灵活性更大,职工可在弹性区间内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办法》明确了提前告知、协商一致等程序,细化了弹性退休具体要求,这对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规范落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往前弹”和“往后弹”如何选择?
职工退休年龄从过去的“到点就退”变成了“弹性区间”,那么,“往前弹”和“往后弹”该如何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熠分析,退休选择与职工的职业类型、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有关。如身体状况欠佳,或忙于照顾家庭,更适合弹性提前退休;一些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职工希望延长职业生涯,则更适合弹性延迟退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建议,职工可权衡几种关系:劳动能力与岗位需求、工作与家庭、劳动收入与养老金水平,“职工能胜任工作,单位需要职工继续创造价值,就可选择弹性延迟退休”。
选择“往后弹”,对职工有哪些影响?张熠表示,从待遇来看,选择弹性延迟退休,职工的工资待遇可能会高于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且相对于返聘等方式,职工的劳动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另外,选择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时间更长,职工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
无论是“往前弹”还是“往后弹”,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比如,《办法》明确: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延续,单位和职工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如何方便群众办理弹性退休业务?
《办法》提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探索扩展退休服务,主动为临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提供关于办理退休手续的预先指导和提前受理等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调整完善社保经办业务规程,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方便单位和职工办理业务。据介绍,2025年第一季度,能够正常办理弹性退休,不受提前1个月或3个月告知的影响。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和12333人社服务热线都会提供咨询服务,供广大职工查询。
“推动弹性退休制度稳妥有序实施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张熠表示,一些居民会到社区、单位等咨询退休和养老金事项,应做好相关服务衔接,加强政策解释工作,提高政策知晓度。此外,改革还涉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应加快健全完善。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未来可把发展老龄产业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就业政策和规章制度,既能很好地保障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权益,又能更好地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