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保费高、险企承保亏
新能源车险两难局面如何破解?
2024年12月25日
字数:1519

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展台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大卖,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给爱车上保险的问题让不少新能源车主感到头疼。一边是车主保费高,一边是险企承保亏,这样的两难局面如何破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问题切实存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扣除车龄等因素,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关于新能源车险,车主有怨言,保险公司也有难处。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全行业2023年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承保亏损67亿元;赔付率达84%,比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
“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有上限,保费不可能无限提高。有些网约车常见车型我们明知道承保一定会亏损,但‘商业险愿保尽保’的导向存在,我们还是会尽量承保。”某大型财险公司一名业务负责人说。今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提出“各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车的交强险承保服务,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要求大型财险公司“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
一位保险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针对高风险新能源车辆投保难题,目前一些地方行业协会采取了组织多家险企“轮值”的方式,探索解决之道。
两难局面谁之过?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承保亏,主要源于出险率高、维修价格贵、数据积累不足3方面因素。某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承保的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率比燃油车高70%左右。一方面,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营运车占比较高;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起步快、声音小,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率。维修价格高企是新能源车险保费居高不下的直接因素。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中保研开展的可维修性研究显示,样本车型电动车表现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比例分别为7.41%、18.52%、33.33%、40.74%,燃油车则分别为14.58%、14.58%、43.75%、27.08%。
零配件价格方面,中保研数据显示,约110个国内主流汽车品牌中,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有73、88、98和98个品牌常用零配件价格上涨,平均调增幅度分别为9.91%、7.72%、7.53%和10.59%,其中59个品牌连续4年涨价。
专家表示,在新能源车行业,消费者可选维修渠道较窄,维修技术、配件供应、质保限制等方面存在壁垒。同时,新能源汽车常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无模组动力电池等高度集成化制造方式,并装载大量智能化设备,维修难度和费用高。
共同发力破解新能源车险难题
“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针对新能源车险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
记者了解到,关于产品方向,监管部门明确“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这类产品可以依据车主从事网约车行为次数、里程数等研判风险,让风险与保费更加匹配,同时能够避免非营运私家车主因购买网约车热门车型而受到“误伤”。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当前,我国燃油车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为[0.5,1.5],新能源车险为[0.65,1.35]。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建议,进一步放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提高定价精准性和险企承保意愿。
专家认为,解决新能源车险难题,需要险企、车主和车企三方共同发力。险企应增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有效控制综合成本率;车主应改善驾驶习惯,降低事故风险;车企则应丰富维修渠道,力争从源头降低车主维修成本,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保费负担。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