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心联体”让社会心理服务更贴近群众

2024年12月25日 字数:955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郭飞 李晨翀
  近年来,宝鸡市渭滨区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推进健康渭滨、平安渭滨的重大民生工程,通过组建“渭滨区社会心理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野心联体冶),全面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心理健康融入社会治理,走出社会心理服务的新路子。
  针对区级医疗机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不强、社会办心理服务机构数量多等情况,渭滨区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的解题思路是汇聚全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优质资源力量,实现心理科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及危机干预等功能的全覆盖。
  经过摸底调研,渭滨区确定以“1+2+2+N”模式组建“渭滨区心联体”。“1”为区精社办,负责抓总组织;第一个“2”为区级心理服务牵头单位,选择高水平的社会办心理服务咨询机构,利用其专业技术优势,弥补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能力不足的短板;第二个“2”为市康复医院点对点医生、宝鸡市心理协(学)会专家,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专家团队;“N”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成的10个镇(街)社会心理中心和103个村(社区)心理咨询室。“心联体”统筹全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实施社会办心理服务机构与镇(街)社会心理中心的技术协作帮扶和资源共享,完善精神卫生与社会心理工作三级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服务。
  渭滨区选择了两家能力较强的社会办心理服务机构,挂牌“渭滨区社会心理服务联合体牵头单位”,开展心理测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针对辖区居民心理健康主要问题进行干预指导;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转介渠道”,把镇(街)社会心理中心发现的心理异常人员,遵循信息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转介到牵头单位,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自2022年开始的老年痴呆早筛查早干预以及抑郁症防治工作,已实现登记、转介、追踪随访。截至5月底,全区累计开展讲座32场、现场宣传17场、科普宣传105次,制作宣传视频19条,发放宣传资料8666份,受益群众达11600余人。
  渭滨区“心联体”的成立,在该区创建成为宝鸡市首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示范县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提升了为不同人群提供社会心理服务的能力。下一步,渭滨区将继续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协调调度,积极探索实践,发挥好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区引领作用,助推健康渭滨、平安渭滨建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