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3万人
保障特困人员13.3万人 实施临时救助175.6万人次
2024年12月19日
字数:1437

阳光讯(记者 侯菲 文/图)12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冬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情况。
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戈养年介绍,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聚焦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坚决扛牢社会救助保民生、托底线、促发展的政治责任,延伸救助链条,创新手段方式,提升救助效能,具有陕西特色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已完成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家庭
适老化改造3.7万户
戈养年介绍,围绕“兜住底”,落实渐退帮扶、分类施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3万人、特困人员13.3万人。针对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困难,设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2亿元,实施临时救助175.6万人次。
围绕“兜准底”,推广延安市“融救助”、碑林区“融救联助”等模式,统建部署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成覆盖196万在册对象和494万潜在风险人群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设立50项预警指标。围绕“兜牢底”,选定30个县(区)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将防返贫监测对象纳入民政兜底保障15.5万人。推动救助方式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拓展,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实施“美居行动”“心羽家园”等项目,帮扶32.9万人次。
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开展村干部和留守老年人之间“一帮一”互助关爱活动,定期探望留守老年人,做好留守老年人关爱帮扶工作。同时,着眼补齐养老服务短板,累计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6万个、养老床位33.5万张、城市老年助餐点4929个,已完成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7万户。
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提高至1800元/人月
我省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养育标准和基本生活补贴分别提高至1800元/人月、1400元/人月;将16.7万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儿童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施孤儿助学和“明天计划”助医项目,使用福彩公益金2000万元,资助4000名困难家庭新生实现“大学梦”。
我省明确“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对象标准,下拨省级残疾人“两项补贴”补助资金6.24亿元,惠及全省107.1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实施“民康计划”,免费为全省城乡困难残疾人安装假肢、矫形器等各类康复辅具。下拨中省福彩公益金1900万元,资助建设11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补齐精神卫生康复体系短板。
我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安排专项救助补助资金4841万元,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兜底线、救急难作用,及时救助陷入困境、外地寻亲不遇、务工不着等流浪流动人员,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目前,全省救助各类求助人员2.4万人次,其中救助外地寻亲不遇、务工无着等流浪流动人员9000人次,护送回乡3400人次,落户安置29人次。
记者了解到,2024年11月5日至2025年3月25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全力共同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救助、应救尽救。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在夜间、降温时段和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及节假日等特殊时间加大街面巡查频次,重点巡查车站、繁华街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房屋、在建工地、电话亭、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集中的地段。根据实际,设立开放式救助服务点和临时避寒场所,以便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就近接受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在2025年元旦前,全省将组织人员对辖区所有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和合作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机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