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医工赋能医疗新生态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召开
2024年12月18日
字数:951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12月13日至12月1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承办的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智汇医工赋能医疗新生态”,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线上同步直播。
12月13日,大会主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千人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全国从事医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企业代表等近千人参会。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发表致辞。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主持并发布了“2024年全国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十大进展”。
会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正式启动。据了解,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由香港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发起,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医工协同科技创新,促进医学与理工学科的深度融合。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汇聚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高校,成为开放性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此次子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联盟在医学与工程科技融合领域取得新突破。
该联盟由吕毅创新工作室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同组建。通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理工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医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为医学发展和健康服务行业的提升注入新动力。成立仪式上,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徐富权与牵头工作室领衔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毅院长共同为联盟揭牌,开启医工融合创新的新篇章。
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委书记陈腾主持。赵铱民院士作了题为《AI赋能医用机器人》的报告;房建成院士作了题为《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的报告;蒋庄德院士作了题为《智能传感与仪器在医工交叉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的报告;顾宁院士作了题为《生物材料制备与应用》的报告;赵以甦院士作了《医工与生医模拟技术的重要性与价值》报告;吕毅教授作了题为《西安交大医工交叉科技创新进展》的报告。
本次年会上,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医工深度交叉融合、前沿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医学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12月13日,大会主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千人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全国从事医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企业代表等近千人参会。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发表致辞。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主持并发布了“2024年全国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十大进展”。
会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正式启动。据了解,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由香港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发起,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医工协同科技创新,促进医学与理工学科的深度融合。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汇聚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高校,成为开放性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此次子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联盟在医学与工程科技融合领域取得新突破。
该联盟由吕毅创新工作室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同组建。通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理工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医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为医学发展和健康服务行业的提升注入新动力。成立仪式上,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徐富权与牵头工作室领衔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毅院长共同为联盟揭牌,开启医工融合创新的新篇章。
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委书记陈腾主持。赵铱民院士作了题为《AI赋能医用机器人》的报告;房建成院士作了题为《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的报告;蒋庄德院士作了题为《智能传感与仪器在医工交叉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的报告;顾宁院士作了题为《生物材料制备与应用》的报告;赵以甦院士作了《医工与生医模拟技术的重要性与价值》报告;吕毅教授作了题为《西安交大医工交叉科技创新进展》的报告。
本次年会上,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医工深度交叉融合、前沿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医学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