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以“乡音”传“党音” 理论政策宣传讲出“凤县味儿”
2024年12月04日
字数:858

近年来,宝鸡市凤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高度重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开展了富有本土韵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用“乡音”传“党音”,将理论政策宣讲“宣”出了特色、“讲”到了深处、“声”入了人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白星利 吴怡佳 文/图
在新民街社区,71岁的新建路小学退休教师刘存利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三句半的表演形式给现场的党员干部群众宣讲理论政策。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尽管已退休,但我还要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传扬文明新风,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老百姓家。”凤县“红小凤”志愿者刘存利说。
在理论宣讲中,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把宣讲的话筒交给人民,让各界优秀人员当宣讲员;把宣讲的内容交给人民,通过讲述群众身边的真实故事,回顾历史、解读变化、展望梦想,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把宣讲的场地交给人民,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走向哪里,把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城市广场、社区街巷、田间地头当成“讲台”,通过“周三夜校”“平事说理”“河口夜话”等方式送“理”上门,让理论政策宣讲更接地气,直接服务百姓大众。
李世华是凤县平木镇白蟒寺村的一名理论宣讲员,已退休的他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见所闻,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说唱词、快板和眉户戏,为群众普及党的政策,引导大家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
凤县以打造“志愿服务之城”为目标,聚焦资源,整合群众需求,持续培育“红小凤+”志愿服务品牌,组建起了广泛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南岐讲堂”“平事说理”“河口夜话”“古槐兴韵”“蒲公英讲堂”“新风入唐”等具有县域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三句半、小品、情景剧、快板等方式,用群众的语言、百姓的视角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文明新风等,将理论宣讲与群众喜爱的“百姓舞台”相融合,既让理论宣讲实现全覆盖,又使理论宣讲易记、易懂、易传,不断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凤县已发展了4000余名“红小凤”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