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消费的新趋势、现实挑战与机遇

2024年11月20日 字数:1107
  我国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口老龄化是基本国情,而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则构成了新时代需要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和时代机遇。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我国养老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障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从需求内容来看,社会期待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养老服务供给。如今,伴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60后”开始进入老年期,“新生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较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多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老年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多,消费结构趋于高级化和多层次化。除了吃、穿、住、用等日常起居及医疗健康等基本养老保障,老年人也会注重自我实现和精神发展,对终身学习、休闲娱乐、先进科技等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个性化和精细化养老服务供给也会有所期待。
  老年人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演进,这些变化将对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缩小差距来看,社会呼唤更加公平普惠、更加均衡可及的养老服务供给。要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指服务和商品适老化、数量足、质量优、品种多、效能高、安全性好、成本低,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积极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养老服务总量供给。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着眼于各类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包括养老设施、专业用品、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在内的多样性和高品质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业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服务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着力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改造升级,积极开发新兴养老服务业。加快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壮大社会工作队伍。这也是推动养老服务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护工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每100名60岁以上老人应配备2~3位护理人员,我国已有2.8亿老年人,至少需要560万护理人员,而目前全国正规培训出来的养老护理人员还不足100万人,缺口相当大。扩大总量、强化技能、提高待遇、促进认同,是加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方向。要进一步发挥院校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家政、物业、医疗护理等关联领域合作,积极培育广泛服务于老年人生活照护的社工志愿者队伍,着力优化养老专业人才的薪酬待遇与激励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度。
  据《北京日报》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