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卡”提货、民宿预订等消费纠纷多发

2024年11月06日 字数:1415
  “蟹卡”提货、民宿预订等消费纠纷多发……中消协4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投诉在服务大类投诉中居首位。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的分别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移动电话服务、餐饮服务、培训服务、住宿服务。
  “蟹卡”屡遭消费者诟病
  2024年8月,消费者刘女士通过某大闸蟹有限公司公众号兑换了2024年8月31日到期的1288型号“蟹卡”一张,兑换时公众号提示不在预约期间,可联系客服备案延期。刘女士联系了该公司客服,客服称可免费办理延期一次,具体兑换标准需到9月底确定。9月15日,刘女士又收到商家客服回复,表示由于“蟹卡”已过期,加之市场行情变动,仅能兑换1088型号大闸蟹一盒,消费者表示不同意,客服称仅提供此兑换方案,无协商空间。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蟹卡”等各类提货卡在本质上属于预付卡,由于预付卡发卡门槛低,且预付资金缺乏有效监管,相关消费纠纷多发。根据有关规定,记名卡不得设有效期;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对超过有效期、尚有资金余额的不记名卡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所以,即便预付卡已经过期,经营者也不能因此随意单方面剥夺消费者的权利。
   民宿行业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
  2024年9月,消费者蔡先生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了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蔡先生为提前做好春节出行规划,于2024年9月4日提前在该公司APP上预订了2025年1月28日至2月2日共5晚的民宿,总费用为1298元。9月19日,蔡先生突然收到该平台客服电话,要求他取消订单,称平台可以补偿30%的费用。蔡先生查询了该民宿附近同类型的酒店价格,此时下订单的话,酒店每晚的费用已经是1012元,无法弥补损失。此后,该平台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取消了该笔订单且没有进行任何赔偿。
  根据中消协监测数据,有的民宿经营者随意取消订单或高价转租已预订房源;宣传信息与实际不符,民宿的实际位置、设施条件、卫生标准与网上发布的信息相差甚远。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平台应当加强对民宿经营主体的入驻审核和日常随机管理,提升民宿经营者的合规水平。
   聚合经营平台商户信息不实问题屡现
  2024年8月,消费者丁女士在某地图导航平台上预订了某市的A酒店,但在A酒店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发现,该平台将订单信息发送到了该市的B酒店,A酒店与B酒店并非同一经营者。丁女士希望平台退还此笔订单费用。平台称,酒店订单为第三方代理商收款,需要联系第三方代理商进行解决。A酒店表示,并未与第三方代理商合作,要求平台删除错误的酒店信息,但平台拒绝配合,提出让酒店自行联系第三方代理商。
  根据中消协监测数据,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采用聚合经营模式的平台,通过整合不同平台或经营者的信息,向消费者提供多种商品或服务,其业务范围从最初的网约车发展到住宿、维修、门票预约等各行业,商户信息不实等问题屡现。
  由于平台对商户信息审核不严,导致经营者信息与实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信息不一致。发生纠纷后,平台则以自身仅是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由进行推诿,不承担相应责任。而一些聚合平台商户入驻门槛低,部分票务代理商实际上并没有代理权,出现了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购买的景区门票、电影票等到现场后无法使用的情况。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聚合经营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经营模式,目前尚无法律法规对其定性,但对于在其平台上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来说,聚合经营平台也属于经营者,应当承担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履行入驻商户的资质核验义务。
  据新华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