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老”话题 把养老变成“享”老
2024年11月06日
字数:1217
■记者 郭璟霖
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管理,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有效?近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健全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专题协商,从守护“舌尖上的幸福”到给予大病慢病更坚实的“医”靠,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到“智慧赋能”呵护日常起居,委员们在协商交流中不断凝聚共识。
会前,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开展的相关调研中了解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西安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1204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9个,每个区县(开发区)至少有1所集全托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公办示范性养老院;“饭大爷”“碑食慧”“共享餐厅”先后涌现,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点884个……
西安市政协委员、碑林区政协主席周振强认为,提升养老服务档次和水平,不仅需要政府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还需要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他建议,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提供差异化服务,对“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进行分级分类,供老年人自主选择。此外,充分发挥三级养老设施建设特点,“以区级养老院为统领、街道养老设施为基底、社区养老阵地为依托,全面辐射居家养老服务。”
西安市政协常委、民建西安市委会副主委樊明建议,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依托养老服务设施或利用闲置存量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和合作等方式,建成一批标准化的老年食堂或老年助餐点,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挂牌养老助餐点,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用餐或外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开放内部食堂,和周边老年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餐关系。
西安市政协常委、农工党西安市委会副主委肖红亮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全市部分区县建设的智慧养老平台存在智慧化程度低、架构不全、操作不便、信息处理不及时等瓶颈。他建议,建设全市统一的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打破数据壁垒,统一提供研究分析、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的全链条数据服务。
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荣华城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亚玲呼吁,统筹做好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效配置、有机衔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向护理院型机构转型;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安宁疗护病床;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勇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千亚宏提出,可对农村地区撤并学校、闲置卫生设施等资产进行清查,盘活农村低效资产,增加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同时,培育壮大农村养老消费新业态,创新发展“慈善+农村养老”“医疗+农村养老”“智慧+农村养老”新模式,增加农村多元化、多样性的养老服务供给。
如何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管理,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有效?近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十八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健全完善养老工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开展专题协商,从守护“舌尖上的幸福”到给予大病慢病更坚实的“医”靠,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到“智慧赋能”呵护日常起居,委员们在协商交流中不断凝聚共识。
会前,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开展的相关调研中了解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西安市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1204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9个,每个区县(开发区)至少有1所集全托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公办示范性养老院;“饭大爷”“碑食慧”“共享餐厅”先后涌现,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点884个……
西安市政协委员、碑林区政协主席周振强认为,提升养老服务档次和水平,不仅需要政府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还需要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他建议,以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提供差异化服务,对“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进行分级分类,供老年人自主选择。此外,充分发挥三级养老设施建设特点,“以区级养老院为统领、街道养老设施为基底、社区养老阵地为依托,全面辐射居家养老服务。”
西安市政协常委、民建西安市委会副主委樊明建议,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和服务半径等,依托养老服务设施或利用闲置存量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和合作等方式,建成一批标准化的老年食堂或老年助餐点,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挂牌养老助餐点,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用餐或外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开放内部食堂,和周边老年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餐关系。
西安市政协常委、农工党西安市委会副主委肖红亮在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全市部分区县建设的智慧养老平台存在智慧化程度低、架构不全、操作不便、信息处理不及时等瓶颈。他建议,建设全市统一的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打破数据壁垒,统一提供研究分析、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的全链条数据服务。
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荣华城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亚玲呼吁,统筹做好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效配置、有机衔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向护理院型机构转型;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安宁疗护病床;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勇智律师事务所主任千亚宏提出,可对农村地区撤并学校、闲置卫生设施等资产进行清查,盘活农村低效资产,增加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同时,培育壮大农村养老消费新业态,创新发展“慈善+农村养老”“医疗+农村养老”“智慧+农村养老”新模式,增加农村多元化、多样性的养老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