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山坳地迎来新“薯”光
2024年11月04日
字数:1079

今年以来,渭南市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全村范围内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大力推广秦薯5号优良品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张莉娜 安娜 王建仁 文/图
近期,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的70亩红薯迎来了甜蜜丰收季。机械收获车在田间来回穿梭,泥土在田垄中翻滚着,新鲜的红薯在泥土中翻滚而出,整齐又交错地排列在地垄上。村民们刨开松软的泥土,按照红薯个头大小进行分拣、整理,将红润饱满的红薯装进袋子里,等待货车拉运。
多年来,白水县林皋镇古槐村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主、玉米杂粮为辅。2018年,村“两委”抱着山坳里出效益的决心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种植特色农产品圣女果,可当年的效益却很不乐观。几经考察和学习,再结合周边村子的种植经验,古槐村决定放弃种植圣女果,改种红薯。
2019年,村“两委”在陈家沟和冯家山共流转土地80亩,邀请临潼的技术人员到田间种植,并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经验分享。由于陈家沟的土壤问题,当年的30亩红薯种植失败,可冯家山的50亩红薯却迎来了丰收。
“周边村子就只有冯家山的土壤好,适合种红薯,这给了村上很大的信心。”林皋镇古槐村党支部书记郭王杰欣喜地告诉记者。
有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村“两委”便大刀阔斧地发展红薯这个特色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平整良田、与临潼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并配合企业完成高效农田水利设施进地头等举措,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活力。从1999年开始,村“两委”在种植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经验。村“两委”前期在100亩苹果产业园里套种红薯,后因树体成长需要,又重新整理了20亩荒地以及流转了50亩耕地。古槐村在5年时间里,仅红薯这一集体经济产业就发展到了70亩,带动村民种植150亩,推动传统产业向订单农业转变。
“今年开春,村里又新开垦了30亩高标准农田,前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今年的苗木成活率高,达到90%以上,产量也比往年高20%,一亩地能产5000斤左右,比去年每亩增产1000斤。今年,临潼的企业给的收购价是每斤0.7元,市场价在每斤1.5元左右,预计收入可达17万元。”郭王杰说。
“村上组织了近40名脱贫户和清洁工负责采挖工作,每人每天给100元,大概一周时间能挖完。加上前期栽植、管理到位,村里十几户脱贫户的家庭年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林皋镇古槐村村民王百成说。此外,古槐村还种植了100亩苹果和20亩玉米,其中,50亩进行了高接换优,50亩初挂果,并以每斤2.5元至3.1元的价格被客商收购。
向山坳地要效益,带着村民迎“薯”光。5年来,古槐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产业单一到多种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下一份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