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养生局”的老人:买课总比去医院花钱少
2024年10月25日
字数:2721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沉迷于网络“养生局”、花钱买课、疯狂记笔记、购买养生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买课总比以后经常跑医院要花得少”。在网络直播普及的当下,不少老年人的养生“战场”转至线上,通过各大平台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老年人的养生需求,在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兜售所谓的“健康课程”,销售价高质劣的保健品。
养生课程量身定制 高价销售保健食品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随后对入群者“洗脑”,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而事实上,其所售保健品或是“三无”药品,或在其他平台低价就能买到。
湖北武汉熊女士的母亲60多岁,最近沉迷于一个名为“国医伊伊”的节目,还被拉进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都有看视频答题领红包的活动,时不时赠送一些小礼品。
熊女士说,母亲对这些节目中“专家”的介绍深以为然,今年8月花2000多元买了个生命治疗仪,9月又花1900多元买了个号称“包治百病”的维康灯。“收货后我一看,是2018年产的,和它外形差不多的理疗灯,在电商平台上200元左右。”
有的“养生课”在线上引流后,把主战场延伸至线下。
来自广东深圳的黄虹今年60岁,退休后一直关注养生知识,在手机上加了多个养生群。今年7月,她偶然接触到一个叫“伊伊道家养生”的短视频账号,其自称“武当九阳养生功传人”“道教全真派传人”,推崇食补、辟谷,称“要在上山归隐前用所学知识做好事”。
账号有1元链接,购买之后会有助理联系拉进群。黄虹添加助理为好友后,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助理很快发来“道长”的视频帮她“对症处理”。黄虹对视频中的内容很感兴趣,还没上完1元链接对应的为期7天的直播课,就在助理的推荐下买了2980元的“道家7天排毒营”课程。之后,黄虹被拉入一个进阶养生群,群里有200多人,据介绍,这个群是“买了全款课程的人才能进”。
入群后,黄虹每天跟着“道长”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定时直播上课“练功”,还配合着“道长”寄来的养生餐(类似于杂粮粥一样的东西,一周的量)吃。
10月初,“道长”提出要在陕西西安办线下“九阳功班”(即辟谷养生营),黄虹立刻报了名,价格是1.3万元7天,还不包吃住交通费,按照行程安排,7天内都不让吃东西。
10月21日,黄虹结束辟谷回到家,人瘦了不少。黄虹入睡后,其女儿高女士查看她的手机发现,聊天群里发布了本次活动的照片,集体合照上参与活动的有上百人,都是老年人,穿着统一的白色练功服。
黄虹到家次日,健康助理就发来新的课程宣传——弟子四大密训:道医医理19.9万元;九阳长生功19.9万元;道家心法课19.9万元;道师传承班19.9万元,总价值79.6万元,但如果参加辟谷现场活动一共只需19.9万元。
记者就此事向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对方隐晦表示,没有教职证的“建议不要轻信”,即使是小概率存在的未登记的门派私密传人,按照教义也不允许私下进行商业营利行为。
层层考核引诱入局 老人沉迷深信不疑
今年5月23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诈骗案。程某山、迟某军、王某红等10名涉案人员被认定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年到13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经查,只有初中文化的程某山,2019年6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了山子传媒有限公司,自任法定代表人。他找来只有高中文化却能说会道的迟某军担任讲师,将其包装成拥有多个虚构头衔的“养生专家”,如“抗癌防癌专项基金会秘书长”“航天营养运动学专家”等,在短视频平台、小型直播APP、私域直播等渠道开直播,看似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兜售保健品。他们在直播和群聊中持续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一些普通保健品被虚假宣传成“养生神品”价格翻倍。例如,一款出厂价约18元每盒的胶囊保健品,被以每套(6盒)499元价格销售,售出6万余套,销售金额为3000余万元。
为防止骗局被揭露,上述团伙锁定了一些小型直播APP和私域直播,采取地方产品代理商“拉人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听课”。代理经销商将密码告知各自的老年人顾客,老年人顾客才能进入直播间。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层层引导、严格把关在多个养生类直播间均存在。
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审查备案提示风险
有老年人的家属告诉记者,他们很难掌握实体店铺或公司地址,即使意识到陷入骗局,也只能在网上举报,而举报大多石沉大海。哪怕平台封禁对方账号,这些不法团伙会迅速换个账号再次使出同样的招数。此外,线上养生课的付费方式往往是私人转账,还存在退费难的问题。
受访专家也指出,实践中,对于这种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养生陷阱,要想及时发现和打击存在一定难度。
在华北科技学院应急与国家安全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孙禹看来,在“专家”所售的课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养生常识,以及“专家”通过自习而掌握的基础养生知识,而非完全蒙骗。因此,在这种案例中,虽然确实存在一定的欺诈,但欺诈的程度比较低——并不是完全没有付出对价的财物骗取,而是诱导老年人以高价购买物超所值的商品,且这种高价有的又没有明显超过法律界限。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将这些行为定义为违法犯罪。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保良说,网络养生骗局在实际处理中容易被视为经济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主播在宣传的过程中采用了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方式,但在初查阶段,难以证明厂家或主播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若厂家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在直播间内提供退货退款政策,产品合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获得救济,在没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情况下,通常按照经济纠纷处理。
姜保良提到,打击治理网络养生骗局,需要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姜保良说,应加大对制假售假等生产源头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杜绝“三无”保健品流向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网络直播带货行为实施严格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卖惨”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避免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被不良商家非法获取,避免被精准锁定。
孙禹认为,相比较纯粹的养生知识分享而言,网络监管应当更加注重对养生类带货主播及相关商品的审查和备案,以便能够更加有效地监管和在出现违法行为时及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根据实践中的情况,在涉及销售老年人养生产品的直播中向用户提示相关安全风险。
有受访专家指出,私域直播、小型直播APP不应成为监管真空区,不法活动所依托的社交平台、“小程序”开发者、小型直播APP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可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文中受访老年人均为化名)
据《法制日报》
养生课程量身定制 高价销售保健食品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群体,捏造“专家”身份,在短视频平台、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讲养生知识,诱导老年人加入网络群聊,随后对入群者“洗脑”,宣称所售保健品“功效强”“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诱导老年人花钱报课和购买保健品。而事实上,其所售保健品或是“三无”药品,或在其他平台低价就能买到。
湖北武汉熊女士的母亲60多岁,最近沉迷于一个名为“国医伊伊”的节目,还被拉进一个养生群,群里每天都有看视频答题领红包的活动,时不时赠送一些小礼品。
熊女士说,母亲对这些节目中“专家”的介绍深以为然,今年8月花2000多元买了个生命治疗仪,9月又花1900多元买了个号称“包治百病”的维康灯。“收货后我一看,是2018年产的,和它外形差不多的理疗灯,在电商平台上200元左右。”
有的“养生课”在线上引流后,把主战场延伸至线下。
来自广东深圳的黄虹今年60岁,退休后一直关注养生知识,在手机上加了多个养生群。今年7月,她偶然接触到一个叫“伊伊道家养生”的短视频账号,其自称“武当九阳养生功传人”“道教全真派传人”,推崇食补、辟谷,称“要在上山归隐前用所学知识做好事”。
账号有1元链接,购买之后会有助理联系拉进群。黄虹添加助理为好友后,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助理很快发来“道长”的视频帮她“对症处理”。黄虹对视频中的内容很感兴趣,还没上完1元链接对应的为期7天的直播课,就在助理的推荐下买了2980元的“道家7天排毒营”课程。之后,黄虹被拉入一个进阶养生群,群里有200多人,据介绍,这个群是“买了全款课程的人才能进”。
入群后,黄虹每天跟着“道长”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定时直播上课“练功”,还配合着“道长”寄来的养生餐(类似于杂粮粥一样的东西,一周的量)吃。
10月初,“道长”提出要在陕西西安办线下“九阳功班”(即辟谷养生营),黄虹立刻报了名,价格是1.3万元7天,还不包吃住交通费,按照行程安排,7天内都不让吃东西。
10月21日,黄虹结束辟谷回到家,人瘦了不少。黄虹入睡后,其女儿高女士查看她的手机发现,聊天群里发布了本次活动的照片,集体合照上参与活动的有上百人,都是老年人,穿着统一的白色练功服。
黄虹到家次日,健康助理就发来新的课程宣传——弟子四大密训:道医医理19.9万元;九阳长生功19.9万元;道家心法课19.9万元;道师传承班19.9万元,总价值79.6万元,但如果参加辟谷现场活动一共只需19.9万元。
记者就此事向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对方隐晦表示,没有教职证的“建议不要轻信”,即使是小概率存在的未登记的门派私密传人,按照教义也不允许私下进行商业营利行为。
层层考核引诱入局 老人沉迷深信不疑
今年5月23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诈骗案。程某山、迟某军、王某红等10名涉案人员被认定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处3年到13年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经查,只有初中文化的程某山,2019年6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注册成立了山子传媒有限公司,自任法定代表人。他找来只有高中文化却能说会道的迟某军担任讲师,将其包装成拥有多个虚构头衔的“养生专家”,如“抗癌防癌专项基金会秘书长”“航天营养运动学专家”等,在短视频平台、小型直播APP、私域直播等渠道开直播,看似讲授养生知识,实则兜售保健品。他们在直播和群聊中持续对老年人进行“洗脑”,一些普通保健品被虚假宣传成“养生神品”价格翻倍。例如,一款出厂价约18元每盒的胶囊保健品,被以每套(6盒)499元价格销售,售出6万余套,销售金额为3000余万元。
为防止骗局被揭露,上述团伙锁定了一些小型直播APP和私域直播,采取地方产品代理商“拉人头”的方式,通过设置密码进入直播间“听课”。代理经销商将密码告知各自的老年人顾客,老年人顾客才能进入直播间。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层层引导、严格把关在多个养生类直播间均存在。
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审查备案提示风险
有老年人的家属告诉记者,他们很难掌握实体店铺或公司地址,即使意识到陷入骗局,也只能在网上举报,而举报大多石沉大海。哪怕平台封禁对方账号,这些不法团伙会迅速换个账号再次使出同样的招数。此外,线上养生课的付费方式往往是私人转账,还存在退费难的问题。
受访专家也指出,实践中,对于这种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养生陷阱,要想及时发现和打击存在一定难度。
在华北科技学院应急与国家安全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孙禹看来,在“专家”所售的课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养生常识,以及“专家”通过自习而掌握的基础养生知识,而非完全蒙骗。因此,在这种案例中,虽然确实存在一定的欺诈,但欺诈的程度比较低——并不是完全没有付出对价的财物骗取,而是诱导老年人以高价购买物超所值的商品,且这种高价有的又没有明显超过法律界限。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将这些行为定义为违法犯罪。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姜保良说,网络养生骗局在实际处理中容易被视为经济纠纷而不是刑事犯罪。这主要是因为虽然主播在宣传的过程中采用了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方式,但在初查阶段,难以证明厂家或主播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同时若厂家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在直播间内提供退货退款政策,产品合规,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途径获得救济,在没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情况下,通常按照经济纠纷处理。
姜保良提到,打击治理网络养生骗局,需要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
姜保良说,应加大对制假售假等生产源头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杜绝“三无”保健品流向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网络直播带货行为实施严格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卖惨”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避免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被不良商家非法获取,避免被精准锁定。
孙禹认为,相比较纯粹的养生知识分享而言,网络监管应当更加注重对养生类带货主播及相关商品的审查和备案,以便能够更加有效地监管和在出现违法行为时及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网络平台也可以根据实践中的情况,在涉及销售老年人养生产品的直播中向用户提示相关安全风险。
有受访专家指出,私域直播、小型直播APP不应成为监管真空区,不法活动所依托的社交平台、“小程序”开发者、小型直播APP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可通过设置敏感词、跳转外部链接风险提示、设置明确举报窗口等方式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文中受访老年人均为化名)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