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农高会”助力农业新未来
发布成果专利6300余条 入驻展商近9000家
2024年10月23日
字数:1519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行波)第31届杨凌农高会将于10月25日至29日举办。“数字化”成为本届农高会的一个重要板块。为不断适应市场化、数字化新要求,展会期间,“云上农高会”将从展览展示、内容直播、管理服务、专题活动、洽谈交易、宣传推介、展会运营、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9大板块全面展示农高会盛况。
服务展会数据上云开辟“会外展”
“从2019年实施以来,我们把每届农高会的展商信息、展品信息、技术信息全部‘上云’,使得这些产品和成果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再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被更多人接触和应用。”杨凌“云上农高会”展览服务工作组工作人员蔺幸说。
在此基础上,“云上农高会”还进一步扩大了农高会的“朋友圈”,开辟出了3400多万参展参会客商和群众以外的市场。“会外展”成了新常态,越来越多的参展项目及产品有了新的更大的展示舞台,远在各地的群众和客商也能通过图文展、实体展厅复刻等数字化展台了解展会盛况,通过AI智能客服、AI大数据营销等方式,了解产品、服务、资讯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参加农高会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截至目前,“云上农高会”平台已推出云直播视频、农业视频课程近400条,发布成果专利6300余条、涉农资讯近7400条,将线下农高会的各项重点活动和信息全面呈现。累计入驻展商近9000家、展团70个、展销产品45000余款,农科专家超1000名,涉及畜牧、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种子种苗、新型农资、苗木花卉、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领域。
服务市场数据“生智”成为“好帮手”
今年,国内首个专为设施农业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小棚”在“云上农高会”平台上首次亮相。
小棚AI模型是针对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缺乏、农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时两年多,构建的首个大规模且完整的设施农业知识图谱,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强大科研实力,集成了包括西农大在内的数十所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科技论文、1万多名棚掌柜用户以及数千册各类书籍的各类知识。
在“云上农高会”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在农技百科技术专利大厅发布了田间节水减排控盐关键技术与产品专利,针对西北干旱区盐碱地问题,研究开发了节水减排控盐技术与产品,成果包括南疆、河套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土壤盐分消减技术等方方面面。
“云上农高会”的运营,不仅为杨凌示范区办好农高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为客商、观众、消费者拓客源、买种苗、找农资、寻技术搭建了便捷高效的综合平台。
服务产业数据应用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年初,经“云上农高会”平台撮合,陕西省周至县司竹镇金丰食用菌智慧种植基地正式挂牌,项目的落地生产为杨凌示范区开发利用农高会产业资源,通过“云上农高会”服务模式推动科技示范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样板。
该项目是司竹镇壮大集体经济和推动农业产业的重点项目,10个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建设,通过引进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技术,发展秀珍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云上农高会”平台充分调动杨凌农科教资源和农高会企业库资源开展服务,通过深入撮合,助力多方取得合作。
“目前基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主要生产秀珍菇,可满足日生产菌包4000包,日产鲜菇3600斤,日产值20000元左右,直接和间接用工达到130多人,为本地村民及困难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杨凌力量’。”杨凌“云上农高会”展览服务工作组工作人员苏碧说。
今年农高会期间,“云上农高会”将通过“会展+电商”融合新模式,把展团、企业经遴选的优质产品同步推介至自营与合作的电商、短视频平台,助力涉农优品市场拓展;同时,搭建上合云品甄选电商直播区,举办全国主持人电商助农公益活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跨境电商直播等活动,联动电商、短视频平台和网络达人对上合优品、农高会严选产品进行直播销售。
服务展会数据上云开辟“会外展”
“从2019年实施以来,我们把每届农高会的展商信息、展品信息、技术信息全部‘上云’,使得这些产品和成果能够长期保存下来,再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被更多人接触和应用。”杨凌“云上农高会”展览服务工作组工作人员蔺幸说。
在此基础上,“云上农高会”还进一步扩大了农高会的“朋友圈”,开辟出了3400多万参展参会客商和群众以外的市场。“会外展”成了新常态,越来越多的参展项目及产品有了新的更大的展示舞台,远在各地的群众和客商也能通过图文展、实体展厅复刻等数字化展台了解展会盛况,通过AI智能客服、AI大数据营销等方式,了解产品、服务、资讯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参加农高会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截至目前,“云上农高会”平台已推出云直播视频、农业视频课程近400条,发布成果专利6300余条、涉农资讯近7400条,将线下农高会的各项重点活动和信息全面呈现。累计入驻展商近9000家、展团70个、展销产品45000余款,农科专家超1000名,涉及畜牧、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种子种苗、新型农资、苗木花卉、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领域。
服务市场数据“生智”成为“好帮手”
今年,国内首个专为设施农业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小棚”在“云上农高会”平台上首次亮相。
小棚AI模型是针对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缺乏、农技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时两年多,构建的首个大规模且完整的设施农业知识图谱,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强大科研实力,集成了包括西农大在内的数十所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科技论文、1万多名棚掌柜用户以及数千册各类书籍的各类知识。
在“云上农高会”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在农技百科技术专利大厅发布了田间节水减排控盐关键技术与产品专利,针对西北干旱区盐碱地问题,研究开发了节水减排控盐技术与产品,成果包括南疆、河套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土壤盐分消减技术等方方面面。
“云上农高会”的运营,不仅为杨凌示范区办好农高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还为客商、观众、消费者拓客源、买种苗、找农资、寻技术搭建了便捷高效的综合平台。
服务产业数据应用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年初,经“云上农高会”平台撮合,陕西省周至县司竹镇金丰食用菌智慧种植基地正式挂牌,项目的落地生产为杨凌示范区开发利用农高会产业资源,通过“云上农高会”服务模式推动科技示范推广及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样板。
该项目是司竹镇壮大集体经济和推动农业产业的重点项目,10个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建设,通过引进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技术,发展秀珍菇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云上农高会”平台充分调动杨凌农科教资源和农高会企业库资源开展服务,通过深入撮合,助力多方取得合作。
“目前基地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主要生产秀珍菇,可满足日生产菌包4000包,日产鲜菇3600斤,日产值20000元左右,直接和间接用工达到130多人,为本地村民及困难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杨凌力量’。”杨凌“云上农高会”展览服务工作组工作人员苏碧说。
今年农高会期间,“云上农高会”将通过“会展+电商”融合新模式,把展团、企业经遴选的优质产品同步推介至自营与合作的电商、短视频平台,助力涉农优品市场拓展;同时,搭建上合云品甄选电商直播区,举办全国主持人电商助农公益活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跨境电商直播等活动,联动电商、短视频平台和网络达人对上合优品、农高会严选产品进行直播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