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西文化村:

强产业夯基础 拓宽乡村发展路

2024年10月22日 字数:1432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潘美玲 李鹏 杨豫秦 安娜 文/图
  一块块整齐的田地犹如一幅幅锦绣图画,一条条乡间道路蜿蜒伸向远方,一项项惠民工程浸润了百姓心田。乡间小道平坦通畅,房前屋后花草繁茂,农家院落干净漂亮……走进渭南市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扑面而来。
  近年来,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以增收为“基” 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日,西文化村种植的大棚西红柿陆续成熟,进入了采摘期。10月15日,走进白水县城关街道西文化村大棚内,西红柿果实累累,长势喜人。一大早,村民们便在大棚内忙碌起来。
  “西红柿7月下旬开始种植,现在已经陆续成熟。大棚内进行循环种植,采摘完西红柿后将进行甜瓜种植。一年一棚收入3万元左右。”西文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王杰表示,他们村种的水果、蔬菜不愁销路,每天都会有客商前来收购,收入有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有产业为支撑。西文化村因地制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大棚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以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协调流转日光温室7座进行特色种植。同时,村上还注册了“绿宝儿”商标,围绕村级品牌进行电商销售,形成了供产销一体化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的产业结构,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村上7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以特色为“笔” 擘画乡村新蓝图
  开春以来,西文化村的百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宛如一幅油画,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前来赏花踏青。
  为了扩大村集体产业,2022年西文化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把油菜生产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先后邀请技术人员对土地进行检测,采取合作社经营管理,流转土地230亩,带动群众种植油菜。村上统一采购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操作,共同推动油菜花种植产业发展。
  曾经,西文化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村民收入有限。如今,西文化村依托当地便利的交通条件,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实现春天游客赏花看风景,夏天村民丰收揽“钱景”,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成果越发喜人。
  “在我们油厂建好以后,我们会生产出属于我们村的食用油品牌,加工成食用油进行销售。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种植油菜面积,托管更多的土地,带领群众在土地上、在农业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力促进乡村振兴。”西文化村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井云龙说。
  以治理为“墨” 绘就乡村美画卷
  和美乡村,既要物质生活富裕,更要精神生活富足。今年以来,西文化村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村‘两委’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西文化村村民党红军说,西文化村还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宣传孝善美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持续增强群众讲德、守德、修德的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村庄是我家,美丽靠大家。”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西文化村以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为重要突破口,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发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引导村民主动对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荒草枯叶进行清除。
  小村庄折射出大变化,西文化村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得到发展,交通更加便利。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图景也正在白水县徐徐展开。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