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约60%的短剧由西安团队拍摄

“微短剧之都”的创作密码

2024年10月17日 字数:2692
  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自带历史文化的气质,留存众多古色古香的遗迹,沉淀无数值得诉说的故事,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不竭灵感。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西安的西部电影亮相国际大银幕,为中国电影捧回众多国际奖项。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微短剧兴起带来的影视变革浪潮中,西安又一次立于潮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约60%的短剧由西安团队拍摄。在泛娱乐基础数据服务提供商DataEye发布的百强承制榜中,今年上半年TOP100的微短剧制作公司中,西安占比22%,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样态,微短剧逐步从“霸道总裁”“神奇穿越”“追求爽点”的初创期,走向跨领域融合的成长期,不断拓宽“微短剧+”赛道,实现微短剧产业与多行业发展双向赋能。
  见微知著,西安微短剧产业发展记录着微短剧从“电子榨菜”向优质文化产品蜕变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从“卷”成本到“卷”内容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时长短、节奏快、注重情绪极致拉扯的微短剧,成为让众多人“上头”的“电子榨菜”。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备案后台新增“网络微短剧”类目,标志着“微短剧元年”的到来。短短三年后,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就已达到373.9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作为国内最资深的微短剧承制公司之一,西安丰行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行业一起经历了从“0”到“1”的巨变。
  “最初的微短剧甚至可以说是‘草台班子’。”西安丰行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说,在2021年底拍摄第一部微短剧时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靠一台相机拍摄了六七天,参演的十多名演员大多是零表演经验,拍摄成本总计不到五万元。直到2022年7月,微短剧的市场逐渐扩大,公司才正式将其作为重点业务。
  在微短剧爆发式增长的2023年,西安丰行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无双》上线8天收入破亿元,而在今年,以打击贩卖人口为题材的《一姐》上线24小时充值破千万。
  李涛表示,从某种程度上看,微短剧必须拼速度、压成本,因此业内出现过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情况。但随着受众对观剧体验要求的提升,内容品质也成为核心追求。除了认真打磨剧本,公司还建立起包括专职的编剧、导演、制片、摄影、灯光、道具、后期等在内的全流程、多部门协作体系,签约多名有表演经验的演员。
  针对微短剧在内容、传播以及取材角度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短板,今年6月1日,微短剧行业迎来新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并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微短剧在监管加强与市场优胜劣汰双重驱动下,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微短剧正在不断突破群体壁垒,比如今年以来亲情、老年人的情感、乡村等题材的内容收获热度,折射出微短剧重视分众化创作,努力创作适合不同群体观看的剧目。”陕西文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康远飞表示,“卷”内容、做精品已经成为西安微短剧从业者的共识,未来除了拍摄制作更加精良,内容也会更加多元、积极和贴近现实,把“大流量”转化为“正能量”。
   多方合力加大全产业链支持
  9月29日,气温骤降,风雨大作。在西咸国际文创小镇十里沣河影视基地的一处酒店门前,灯光、摄影、吊杆话筒拉开阵势,演员们专注表演,导演全神贯注盯着监视器。在一旁的休息室里,十多名候场的演员不时翻看剧本、讨论剧情。整个剧组井然有序,丝毫没有受到恶劣天气影响。
  2020年以来,在西安的公园、酒店、写字楼、住宅区,这样的微短剧拍摄场景并不鲜见。剧组多起来了,如何获得丰富多样的拍摄场景和便捷可用的服化道就成了剧组共同面临的难题。
  顺应整合拍摄资源需求,一批“一站式”拍摄基地在西安应运而生。作为西咸新区授牌的首批微短剧拍摄基地,十里沣河影视拍摄基地搭建了2700平方米的室内实景拍摄影棚,满足政府机关、医院等特殊场景的拍摄需求,还与沣河沿岸观景带、“诗经里”景区、昆明池、西咸国际会议中心等单位达成场景合作,形成多样化外景拍摄空间,并引入了服化道、器材租赁等服务。
  记者在基地看到,VR沉浸式大空间里,体验者戴上头显,一秒“穿越”到奇幻的虚拟世界;微短剧拍摄就业培训的进度表上,详细记录着行业人才的应备技能;以“90后”为主力军的开放空间里,技术如何与内容完美融合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据了解,西安目前已有大约10家相对成熟的微短剧拍摄基地,仅在西咸新区就已注册成立影视公司600多家,累计拍摄剧目600余部,建成孵化、拍摄、制作、投流全产业链平台,形成了3万平方米270个拍摄场景,每天平均接待剧组10余个。
  为了进一步促进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日前,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了《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设立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成立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协作联盟,为制作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注册登记、备案审批、项目推介、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并扩充微短剧内容审查专家库,进一步缩短微短剧备案审查办理周期,为优质作品的快速上线、播出提供专业服务。
  跨界融合前景广阔
  刘家峡水库、手抓羊肉、黄河大鲤鱼、打铁花……随着微短剧《全糖少爷》的热播,取景地甘肃省永靖县的美食美景、人文历史、农特产品轮番亮相,勾起观众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今年9月下旬,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举行。9月23日,在由陕西省广播电视局等组织的“丝路繁星”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发布了首期评测成果。《全糖少爷》等十部微短剧被评为文旅知名度提升案例。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带来的附加效应,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话题。
  得益于《全糖少爷》带来的热度,截至7月,今年永靖县的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56万人次,同比增长65%。永靖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宫晓雯说:“比起传统的宣传方式,微短剧因为有剧情流转和情感变化,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对取景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感到亲切和向往,开发了文旅宣传的全新赛道。丰富文旅资源也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产业迭代升级中,微短剧正在加速摆脱“低俗”“媚俗”的标签,同时“微短剧+”开启了创作新热潮。今年以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公安微短剧千集计划”等项目的推出,说明微短剧正跳出简单的娱乐领域,通过赋能千行百业,产生多元、积极的变革。
  在国新办9月27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使微短剧更有生命力,将积极鼓励推动重点播出平台实施“反哺”措施,引导市场分配机制由流量推广向内容创作倾斜。在“微短剧+”的带动下,中央媒体、地方卫视和国有影视企业等纷纷找到了布局微短剧赛道的切入点。
  据《经济参考报》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