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长歌奋进 聚力再奏华章

——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年09月25日 字数:1776

  2024年9月25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迎来了开诊五周年的日子。五载风雨兼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人传递着一路同行的力量;抒写着无数救死扶伤的颂歌;见证着无数患者康复的笑容;播种着无数生命健康的希望。
  作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通过国际JCI认证,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占地471亩,医疗大楼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最大展开床位9537张,设有心脏病、消化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等19所专科医院、17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和1个健康管理中心。
  医院汇集国内外数家一流设计团队的集体智慧,采用围合式布局,设立了独立门诊、急诊通道和就诊大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引才育才用才 精英荟萃蓄力赋能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这里,会聚了一大批医学专家、学科翘楚。医院先后从全国31个省、市引进了5600余名各类人才。医疗主系列中,31.94%的人毕业于“双一流”院校,硕士、博士占比52.49%,高职占比24.91%;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现(曾)任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633人次。126人通过省、市级卫健委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185人通过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院内聘用专业技术职务1111人,其中,高级职称125人、中级职称271人;认定西安市各类人才776人次。医院还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8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80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
  聚焦学科建设 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医院积极推进研究型医院、科室建设模式,依据国家、省、市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医院获批成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胸痛中心单位,国家心衰中心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陕西省卒中中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建设中心单位,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以及全国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等。医院开设了9个MDT门诊、130个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精准、优质的就医体验。同时,肿瘤内科、血液内科、超声医学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消化内科、骨科获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技术成果丰硕 提升核心竞争力
  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罕见疑难疾病诊疗、介入诊疗、微创手术、肿瘤综合治疗、整复技术、3D打印技术、细胞治疗等方面具有区域领先、国内先进、国际一流水平,为西北首家钇-90、镭-223规范化诊疗中心;第六代射波刀已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西北首家质子中心计划于明年投入使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45项;成功开展国际首创/首例技术6例,国内首创/首例技术9例,另有2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研能力,科研创新活力不断得到激发,获批项目课题3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55项、市级课题31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备案7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立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73项。
  多举措提升服务水平 增强就医获得感
  五年来,医院不断开拓服务机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医院实行全年无假日门诊,率先实施“一次挂号三天有效”;建立全程无缝“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救治;线上预约挂号、查看检查结果;“床旁结算”服务真正做到让患者“零跑腿”;创新服务模式,开设MDT新型门诊,为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就医之门”;推出“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成立“就医服务我帮您”志愿者团队、红十字服务队、“希望之光”住院患者服务队、出入院服务小分队及语言服务小分队,累计服务患者10万余人次。
  “爱心厨房”感动了无数患者;“招手停”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陪护胶囊舱让家属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整;966120架起医患之间的桥梁;转运服务车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医院在疗愈中不断传递着医学的温度。
  勇担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关爱老兵送健康”“社区义诊送健康”“万名农民工体检”“健康企业行”……医院深入社区、走进工厂、下沉乡村,开展义诊、医疗保障、健康指导、公益讲座等各类社会公益、健康宣教活动800余场次;开展下乡义诊、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医联体合作单位170余家。
  五年风雨兼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人用精诚精技绘就宏伟蓝图,用团结奋进合奏时代旋律,用尽责奉献交上满意答卷!
  (王坤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