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年09月23日 字数:3447
  西安市浐灞第十九小学 王洋洋
  摘要: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更丰富的知识网络。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应该植根于特定情境,数学跨学科整合能使学习贴近实际情境,增强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课标下的大胆探索,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还为学生自然成长提供养分与沃土,我校学生的数学素养日渐形成,将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的“四基四能”落到了实处。
  学科融合教学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结合丰富的学科知识与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与不同学科的教学融合,扩大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数学与多学科融合,数学绘本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法探析。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背景与意义
  小学数学本应是一门有趣、生动、探索性、趣味性都很强的学科,从教材编排、情境创设到练习设计,处处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动学习,致使我们大部分孩子对数学学习缺少了兴趣,缺乏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跨学科融合教学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更丰富的知识网络;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应该植根于特定情境。数学跨学科整合能使学习贴近实际情境,增强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概况
  (一)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在数学课堂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例如,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相结合,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组织数学与劳动、音乐、美术等课程的综合主题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审美能力、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等。
  课堂上会增强本课知识点的故事性及趣味性,多举代入感强的例子,让孩子仿佛身处其中,设身处地的解决问题,设计练习梯度明显,激发孩子勇于挑战、勇于闯关的探索精神,调动孩子课堂积极性。
  我们将绘本教学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课件精美有趣,卡通人物抓住学生兴趣点,以故事情节贯穿课堂,用生动有趣的儿童语言将知识点串成故事教授,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学习热情高昂,知识掌握高效且熟练。
  劳动课上,教师带孩子们到学校菜园,与学生们测量菜地长宽、计算菜地面积,探讨种子购买量、成活率、蔬菜成熟时间等,将数学与劳动融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活学活用,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二)作业设计与管理方面:在“双减”政策下,高质量作业设计成为关键。课题组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分层作业和特色作业。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作业也采取了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提升。
  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规范数字书写时会厌烦,我们周末安排了“神奇的数字”活动,让孩子们发散思维,以数字为基础,发挥创意,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作品精美,色彩搭配考究,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了奖励与表彰,后又举办“色彩斑斓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用学习的平面图形加上想象创作,孩子们创作了《是一条鱼》的数学绘本小故事,简单的线条、简单的语言,衬托出不简单的思维。
  (三)课后服务与社团活动方面: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则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资源开设数学、劳动、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知识面和兴趣爱好。课题组教师开设与数学融合教学相关社团,如数学绘本社团、手账绘阅社团、钻石画社团、创意美术社团,均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数学素养。
  数学绘本社团活动中,教师会挑选与孩子们学习紧密结合的数学小故事来分享,如给六年级学生选择《遗失的一角》这本绘本,与新知识《圆》呼应,学生在枯燥的面积计算、周长计算之余,感受到了圆里富含的哲学道理,原来,圆也是有温度的,这对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给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最新教育类书籍较少,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推行产生影响。
  2.数学与绘本融合教学中,孩子对数学绘本接触少,第一学段孩子需要数学绘本书籍培养数学兴趣,第二学段孩子需要数学绘本书籍做参考,对学生的自主创作起到推波助澜的航标作用,学校缺少此类书籍,农村孩子家里更是少有此类书籍,因此起初孩子在创作时,困难重重,没有模板可以借鉴。
  3.学科融合教学在第一学段实践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故事的兴趣而忽略了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容易导致拖堂现象,也会导致重故事轻知识点。
  4. 数学绘本教学在第二学段教学实践中,自创绘本环节问题较多,因为接触此类书籍、刊物少,导致学生想象力不足、胆怯、无从下笔,平时积累较少,故事逻辑性不强、教育意义不够凸显。
  五、对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一)建议学校采购一批数学绘本故事书籍,在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为学生建立数学绘本初模,为数学绘本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家校共育,普及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家长对亲子共读产生兴趣。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对课堂的把控、学生的引导一定要得当,做到收放自如,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质,课前做好功课,储备大量“点子”,引导孩子的思路,由扶到放,多加鼓励,孩子无从下手时,教师可先给出主题,让孩子发挥想象去添枝加叶,有了方向的孩子不至于盲目无措。
  六、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中总结的策略与收获
  (一)小学数学绘本教学的教学策略:1.有效利用数学绘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发展数学知识,延伸数学思维,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在绘本情境中进行数学联想和数学思考。2.有效利用数学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发散数学思维,培养多样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利用绘本教学进行数学知识连接关系建立时,应避免一味地讲授解题方法与灌输概念,应有效利用绘本营造的有趣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数学思维,从多种角度出发思考多样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实现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3.有效利用数学绘本教学内容灵活设计练习题,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继续利用绘本情境进行练习设计和思考,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题型,学以致用,从而培养解题技能。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施一年有余,学校数学成绩明显提升,各年级教师尽自己所能,不断充电,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课堂,数学教师以往严谨刻板的形象也在孩子心中发生改变,甚至颠覆。所带的班级有位“天使孩童”,她的智力发育缓慢,对知识点无法掌握,孩子每天无聊且枯燥,我们实践绘本教学后,孩子明显兴趣盎然,从来不刷存在感的她羞怯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数学题,但是我想给我妹妹画绘本故事。”“哇,你很棒,我相信你一定能画出很好的故事。”在给予肯定后,孩子明显在课堂上积极主动、乐观开朗了起来,跟我的关系也更加亲密。羞怯的大男生会怀念……
  七、结语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传统教育向新型教育转型的有效实践和大胆探索。学科融合中蕴含着诸多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元素。在他趣味的故事、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这样方能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的同时,还能扎实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教师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费国平·数图结合,培养兴趣——论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3】姜映红·小学数学绘本教学探析
  【4】新课程标准(2022版)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