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实验小学 关于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措

2024年09月19日 字数:1614
  延安市宝塔区实验小学 赵虎
  根据中共延安市宝塔区委、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延区发〔2022〕4号)文件精神,学校教学工作以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双减”政策、“五项”管理、课后延时服务为突破口,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实施。
  一、构建课程领导理念
  1.理念引领。学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课程标准(2022)》,积极探索和构建校本化课程体系,不间断地凝聚“校长是课程领导者,教师是课堂领导者”的“两个领导”理念。
  2.探索实践。学校开展课堂改革自主化探索,积极引领“校长是改革规划者、教师是改革实践者,学生是改革参与者”的“三个维度”意识。
   3.建模定型。学校逐步构建“定义学校使命、管理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三个领域,将国家基础课程落实、思想政治课程主导、综合实践课程重心作为神经元,谋划中、远期发展目标。
  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1.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标准。学校1~2年级设置26节课/周,3~6年级设置30节课/周,开齐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含心理健康教育)、音乐、美术、书法、劳动教育等课程,并保障开足课时课量。
   2.统筹落实三个课堂理念。根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南》,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浸润行动计划”“中小学劳动教育周”等主题,结合“5+2”课后延时服务,纳入课程建设体系。
  3.拓展延伸校外课程资源。学校通过聘请西北局讲解员担任校外辅导员,积极开展“红色课程”建设,巩固思政教育阵地;通过与延安融媒体中心建立“圣地小记者”团队,依托《青葵》校报为平台,丰富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通过与延安科技馆共建,以“校园科技周”为平台,开展馆校共建课程建设。
  4.分类分层作业优化设计。学校持续推进“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有机融合,系统化、合理化设计减负策略:通过《致家长公开信》《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评价制度》《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定量批阅标准》《双减教学指南》等系列性设计,引导《分科个性作业单》《易错题纠错单》逐步落实,辅以《青葵读书卡》《双休日任务卡》,拓展建设《青葵校报》记者文学团队,通过“两单两卡一报”落地生根,确保教学工作减负不减质,丰富巩固教育教学质量。
   三、优化两个评价体系
  1. 推进人事绩效改革,优化师资结构。学校修订《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选拔履职考核细则(2022)》《教师基本功“每周一练”要求标准》;后期,将进一步修订《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教育教学业绩奖励办法》《教师违规违纪处理办法》,从而突出“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思路,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发展教师自主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自我教育素养。
   2. 拓展学业评价维度,丰富评价方式。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建立和丰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促进“五育并举”有迹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持续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科素养评价量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抽测+普测)结合》《优秀学生考评办法》等,形成多维度评价、多角度评定。
  四、规划学校发展定位
   1.落实阳光招生,“减肥增肌”。学校于2018年9月迁址办学后,由原校区的36个教学班扩容至55个教学班(其中:2018年招生11个教学班,2019年招生10个教学班,2020年招生10个教学班,2022年招生8个教学班)。根据区委、区政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2030年优质均衡县区创建目标,逐步将教学班压缩至48个标准班,在校生保有量控制在2400人(50人/班)。
   2.落实教师待遇,“盘活存量”。学校依托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为主力,统筹课时工作量和绩效定量(课时绩效)、班主任绩效津贴、骨干专项绩效津贴,建立骨干教师退出机制,切实激发骨干教师的领军作用;同时,逐步优化老、中、青师资配置,靶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每一名教师都有获得感,让每一名教师都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致力于在科教兴国愿景下的“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宝塔实践”中发光、发热。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