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文明实践扬帆起航筑梦前行

2024年09月19日 字数:1315
  近年来,潼关县聚焦“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不断健全完善文明实践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软硬件基础,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零距离”便民服务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张毅
  
   构建服务群众“同心圆”
  潼关县巩固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尧站),深化党政企事业单位文明实践基地和旅游景点、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文艺家庭、非遗传承家庭、美丽庭院等文明实践点建设,形成了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5个镇(街道)文明实践所为依托、7个文明实践基地为延伸、28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为支撑、12个公共场所为补充的辐射型文明实践阵地,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敲开群众“心门”、培树文明新风的“助推器”。
  潼关县建立了联席会议、挂点联系、一月一主题、提示提醒等制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年度考核,构建了“一把手”负总责,以队伍建设为支撑、特色品牌创新为保障的工作体系,并完善了“中心吹哨、部门(镇尧街道)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中心、所、站、基地、文明实践点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把群众呼声作为行动的“哨声”,做到线上资源与线下阵地相融合,不断激活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成效、新变化。
  打造服务群众“特色牌”
  潼关县成立了1支志愿服务总队、20支县直专业志愿服务队和11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全县注册志愿者达13000余人。该县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5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牢牢抓住百姓需求、社会需求、政府需求的“共振点”,开展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凝正气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既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
  潼关县以“文明实践+”的形式不断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了“同赴潼村同兴乡村”“道行天下‘潼’享文明”“触摸故乡记住乡愁”等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并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点单式”服务,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及时有效地用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便民服务化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了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培树群众身边的“新标杆”
  潼关县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医生刘永生,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罗刚,“全国文明家庭”许明理家庭等130余个获得中省市表彰奖励的好人标杆,树立了群众可信、可学、可赶的身边典型,并通过媒体宣传、事迹巡讲、关爱激励等方式广泛传播好人事迹,引导群众在“学、比、赶、超”中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该县将好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最美潼关人志愿服务队”“金色榜样宣讲团”等志愿服务队伍,接续传递榜样力量,让“好人现象”变成“好人效应”,不断提升全域文明新高度。
  一个个日趋完善的服务平台,一支支热情向上的志愿服务队伍,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朵朵文明之花在潼关大地上遍地开放,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文明服务滋润群众心田,绽放出文明的芬芳。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