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深耕种羊“芯片”阔步走上“羊”光大道

2024年09月11日 字数:1957

  ■记者 张伟 实习生 唐娇 通讯员 庞文渊 王晓燕 文/图
  立秋过后,记者走进宝鸡市千阳县崔家头镇赵家塬村,只见养殖户苗珠珠正在调试“智慧移动羊舍”。苗珠珠说:“这个羊舍是在政府补贴下新建的,喂料、调温、刮粪都可以实现自动化。”这是千阳县深耕种羊“芯片”,在“羊”光大道上阔步前行的一个缩影。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瑞士引进莎能奶山羊以来,千阳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众口一词“念羊经”、聚精会神“兴羊业”、千家万户“发羊财”,实现了从“放养”向“圈养”、从“绿色化”向“品牌化”、从“小而散”向“全产业链”蝶变。目前,全县奶山羊存栏26万只,羊奶年产量10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沿着“羊”光大道,奋力向“全国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供应基地”目标加速奔跑。
  深耕“芯片”:众口一词“念羊经”,良种是畜牧业的“芯片”
  多年来,千阳县在良种繁育上下功夫,深耕种羊“芯片”,众口一词“念羊经”,闯出“龙头带动、科技引领、分户扩群、肉奶并举、集群发展”新路径。
  千阳县聚焦莎能奶山羊首位产业,持续发力,“畜”势待发,出台《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奶山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县奶山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统筹整合1亿元资金,支持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安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300万元,支持品牌创建、人才培育等。
  为了深耕种羊“芯片”,2021年8月,千阳县对发展了50年的种羊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莎能奶山羊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备全自动精子分析仪等育种设备136台,设立奶山羊遗传评估与品种改良、繁殖调控与胚胎工程等研究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申报实施奶山羊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奶山羊良种选育及新品种培育等重大项目,12.6万只良种被28个省市区引种推广,改良奶山羊百万只,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系最完整的莎能奶山羊保种场,相继获评世界奶山羊样板示范养殖场、世界名优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场、首批国家奶山羊核心育种场、国家级奶山羊布病净化场等殊荣。
  科技赋能:聚精会神“兴羊业”,遗传改良是提高羊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千阳县之所以走活羊产业“一盘棋”,关键是因为“双轮驱动”良种繁育新技术和高端羊乳制品加工,依托项目带动,构筑全产业链。
  种业是现代羊产业的基石。为了建立完善奶山羊育种体系,千阳县长期与西农大、正大集团等专家团队合作,联合开展冷冻精液、性别控制、基因组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研究,制定8个技术标准,形成完备的育种、保种、管理和疾病防控技术体系,奶山羊产业科技贡献率达86.4%;同时,在全国率先整县推广奶山羊“种公羊选种选配、人工采精、常温配送、可视精准输精、B超妊娠检查”5项核心技术加持的人工授精繁育,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达95%,“羊人工授精保定栏”羔羊培育箱及“羔羊去角器”荣获国家专利。
  为解决制约奶山羊产业遗传资源单一、核心种源自给率不足、品种退化等问题,千阳县锚定世界500强正大集团,组建工作专班,历时3年跟进。最终双方于2020年成功合作,在张家塬镇柳家塬村投资11亿元,实施正大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种植、育种、养殖、羊奶加工一体化绿色循环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一期已建成投用,首批引进2500只英国约克夏莎能奶山羊良种,现已产羔超2000只,群体日均单产达到4.6公斤,年单产突破1.2吨,产奶量创造了行业纪录。
  此外,千阳县还聚焦本土企业飞天乳业,扶持做大做强。在全国率先开发低温液态羊乳产品,特别是羊酸奶系列产品畅销东南沿海地区,走进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飞天羊乳”获评陕西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千阳羊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全链融合:千家万户“发羊财”
  为把奶山羊全产业链与乡村振兴相融合,让群众发“羊”财,千阳县探索“正大+政府+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四位一体模式,采取“自建企管、村建户养、智慧羊舍、家庭牧场”等经营方式,利益分配先农民、再集体、后企业,构建联农带农的共富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用在创新链、把群众嵌在致富链。
  走进崔家头镇崔家头村奶山羊高效养殖示范场,一栋钢构式二层楼坐落在层峦叠翠的半山坡,全封闭式羊舍里不断传出“咩咩”的叫声。羔羊饲喂机、料塔自动投喂、机械自动刮粪、人工授精、全自动化挤奶等智能化设施一应俱全。
  据悉,该养殖场由崔家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450万元建成,集合欧洲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国外一流的可视化、数字化运营平台,统一托管代养,由企业承担市场风险,村集体和农户每年按收益分红。”
  “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为强县兴村富民注入强劲动力。”千阳县畜产局局长石峰说,“目前,全县已建成万只规模养殖场4个、千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5个、100只以上养殖场及家庭牧场310个,1.2万户群众镶嵌在奶山羊养殖、园区务工、饲草种植、搭载分红等全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