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 无上光荣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让孩子从小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
—— 记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校长张军红
2024年09月10日
字数:2724
开栏语
每一位教育者,都宛如手提明灯的“引路人”,携带着知识和品格的光辉,为迷茫中的灵魂导航。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即日起,西安市教育局、阳光报社联合推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系列报道,展现西安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自觉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推进西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军红校长经常和学生们交流学习心得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老师们眼中,他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快乐;在家长们眼中,他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幸福;在孩子们眼中,他亲切有趣,总是能给大家带去快乐。他是大家的“宝藏”校长——航天城第一小学校长张军红!
从教33年来,张军红曾荣获教育部“风范人物”“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西安市名校长+工程领航研究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优秀校园长”“优秀班主任”等诸多荣誉称号。
将普通的事用心做、用情做
9月5日,记者走进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园林式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倍感舒适:绿树繁花下蜿蜒的小路、古雅如扇的银杏叶、风中摇曳的垂柳、坚韧不拔的竹子……每一处景观,都彰显着学校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用心良苦,这些都要归功于“当家人”张军红。
2015年8月,张军红从自己工作了近25年的学校来到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担当起航天教育的开拓者。回忆初来这个学校,张军红仍记忆犹新:“那段时间的确很困难,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捉襟见肘,教研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很多老师看不到学校发展的希望。”
从普通教师一路成长为学校管理者,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使张军红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机制建设决定并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正是在那段时期,张军红扑下身子扎根学校,深入一线,反复调研,不断修订并完善学校管理理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他创新性地提出“秉承传统、筑梦航天、走向国际、追求卓越”的办学愿景;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坚守“三大习惯”与科学素养的培养,着力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多学科课程融合和STEM教育,最终形成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合作——分享——主动——传承”的教师团队文化和“个性阳光、知礼善思、合作自主、智慧创新”的育人目标。
现如今,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已然成为“航天城”教育界的标杆,老百姓眼中的好学校,听到来自外界的夸奖,张军红却淡淡地说:“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只是把普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用心做、用情做,做细致、做精致了。”朴素而真实,热情而不张扬,字字句句里却是对教育的满满情怀。
前置衔接 实现双向奔赴
自2015年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建校以来,张军红便提出了“家长是学校发展的共同体、合伙人”的家校共育理念,提出了“让孩子在两个共同体中健康成长”的家校共育主张。为了让孩子从容自信地走进新校园,学校从幼升小到小升初进行无缝前置衔接。“衔接”系列课程也成为航天城第一小学独具特色的一门课程。
幼小衔接课程通过“三月入门、七月入手、九月胜任”的学习路径,实施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形成了“学生未入门,家长先入局”的学习样态。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学校联动学区内的幼儿园共同开始“浸润式幼小衔接成长行动”,每学年的三月初至来年的六月份,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系列讲座、家长课堂培训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家长手册》和《新生入学手册》,辐射到园内、家内、校内。开放沟通渠道,让儿童与教育者在真实环境中感知、探究,在互动中,教育悄然发生……
“小初衔接”课程也是家校共育中用心的一笔。学校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家长开放开展青春期教育专场,在小升初的特殊阶段,邀请中学的一线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中学生家长,开展分享会、报告会,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提前了解初中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好习惯对孩子未来每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发展特长,鼓励孩子发展兴趣,为孩子们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教育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最适合发展的教育支持,真正实现教育的全程接力与共生。
“无论是‘幼升小’衔接,还是‘小升初’衔接,我们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同时,也为家长送上锦囊妙计,让家长们有备无患。”张军红说。
注重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教以来,张军红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做两件事,一个是复盘,一个是创新。他说,复盘是为了创新,在创新工作中再复盘、再创新、不断突破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都有愧疚之意。”张军红回忆说,20多年前,他在另外一所学校任教,他曾带过的一名“问题学生”小诗(化名),上课不认真听讲,基于当时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教授的课程,小诗自然也成了张军红重点关注的对象。张军红发现,他每天上课总是偷偷摆弄一些奇形怪状的物件,这些物件是家里边常见的一些废弃物品,但这些废弃物品在小诗眼中却像宝贝一样。当时没有意识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苛责对孩子的未来有多么大的影响。
升入中学后,小诗这个习惯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令人非常震惊的是,他的班主任是一位有慧眼的老师。那位老师不断鼓励小诗,把这些物件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东西。到了初三的时候,在全国的比赛中,小诗获得了特等发明奖,最终被一所好的高中破格录取,三年后又被一所国内非常知名的大学再次破格录取。
“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来,都让我心怀歉意。今天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和创新能力。”张军红说道。
后来到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张军红把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思路,鼓励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良。见到一些爱动手的学生,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欢喜。
2018年,学校在征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一名学生提出,他的父亲是一位专职司机,经常疲劳驾驶,他很担忧,他想解决这一问题并求助于学校的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军红组织几位老师和学校区域内的专家对学生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了细致论证。在学生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发明了“灭霸无线安全手套”,安全手套可以根据人在疲劳状态下,皮肤的温度、血液流速、细胞的活跃程度等数值变化,设定36伏的电压刺激皮肤,达到强制休息的状态。这一发明当时还获得了青少年STEAM创客挑战赛一等奖。
重新对比这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当时的做法,张军红深有感触,“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也是我未来工作的方向和使命。”
他希望,他的每一个学生都从小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身上带有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特有的精神气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新。
记者 杜丽芳 佟怡
每一位教育者,都宛如手提明灯的“引路人”,携带着知识和品格的光辉,为迷茫中的灵魂导航。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即日起,西安市教育局、阳光报社联合推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系列报道,展现西安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引领广大教师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自觉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推进西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军红校长经常和学生们交流学习心得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老师们眼中,他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快乐;在家长们眼中,他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幸福;在孩子们眼中,他亲切有趣,总是能给大家带去快乐。他是大家的“宝藏”校长——航天城第一小学校长张军红!
从教33年来,张军红曾荣获教育部“风范人物”“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西安市名校长+工程领航研究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优秀校园长”“优秀班主任”等诸多荣誉称号。
将普通的事用心做、用情做
9月5日,记者走进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园林式的校园让人眼前一亮、倍感舒适:绿树繁花下蜿蜒的小路、古雅如扇的银杏叶、风中摇曳的垂柳、坚韧不拔的竹子……每一处景观,都彰显着学校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用心良苦,这些都要归功于“当家人”张军红。
2015年8月,张军红从自己工作了近25年的学校来到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担当起航天教育的开拓者。回忆初来这个学校,张军红仍记忆犹新:“那段时间的确很困难,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捉襟见肘,教研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很多老师看不到学校发展的希望。”
从普通教师一路成长为学校管理者,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使张军红清楚地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机制建设决定并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也正是在那段时期,张军红扑下身子扎根学校,深入一线,反复调研,不断修订并完善学校管理理念,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他创新性地提出“秉承传统、筑梦航天、走向国际、追求卓越”的办学愿景;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坚守“三大习惯”与科学素养的培养,着力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多学科课程融合和STEM教育,最终形成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合作——分享——主动——传承”的教师团队文化和“个性阳光、知礼善思、合作自主、智慧创新”的育人目标。
现如今,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已然成为“航天城”教育界的标杆,老百姓眼中的好学校,听到来自外界的夸奖,张军红却淡淡地说:“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只是把普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用心做、用情做,做细致、做精致了。”朴素而真实,热情而不张扬,字字句句里却是对教育的满满情怀。
前置衔接 实现双向奔赴
自2015年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建校以来,张军红便提出了“家长是学校发展的共同体、合伙人”的家校共育理念,提出了“让孩子在两个共同体中健康成长”的家校共育主张。为了让孩子从容自信地走进新校园,学校从幼升小到小升初进行无缝前置衔接。“衔接”系列课程也成为航天城第一小学独具特色的一门课程。
幼小衔接课程通过“三月入门、七月入手、九月胜任”的学习路径,实施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形成了“学生未入门,家长先入局”的学习样态。孩子还在幼儿园阶段,学校联动学区内的幼儿园共同开始“浸润式幼小衔接成长行动”,每学年的三月初至来年的六月份,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系列讲座、家长课堂培训依托学校自主研发的《家长手册》和《新生入学手册》,辐射到园内、家内、校内。开放沟通渠道,让儿童与教育者在真实环境中感知、探究,在互动中,教育悄然发生……
“小初衔接”课程也是家校共育中用心的一笔。学校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家长开放开展青春期教育专场,在小升初的特殊阶段,邀请中学的一线教师、优秀毕业生、优秀中学生家长,开展分享会、报告会,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提前了解初中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好习惯对孩子未来每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鼓励孩子发展特长,鼓励孩子发展兴趣,为孩子们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教育服务,为孩子们提供最适合发展的教育支持,真正实现教育的全程接力与共生。
“无论是‘幼升小’衔接,还是‘小升初’衔接,我们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同时,也为家长送上锦囊妙计,让家长们有备无患。”张军红说。
注重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教以来,张军红在工作中时时刻刻做两件事,一个是复盘,一个是创新。他说,复盘是为了创新,在创新工作中再复盘、再创新、不断突破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来,都有愧疚之意。”张军红回忆说,20多年前,他在另外一所学校任教,他曾带过的一名“问题学生”小诗(化名),上课不认真听讲,基于当时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教授的课程,小诗自然也成了张军红重点关注的对象。张军红发现,他每天上课总是偷偷摆弄一些奇形怪状的物件,这些物件是家里边常见的一些废弃物品,但这些废弃物品在小诗眼中却像宝贝一样。当时没有意识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苛责对孩子的未来有多么大的影响。
升入中学后,小诗这个习惯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令人非常震惊的是,他的班主任是一位有慧眼的老师。那位老师不断鼓励小诗,把这些物件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新的东西。到了初三的时候,在全国的比赛中,小诗获得了特等发明奖,最终被一所好的高中破格录取,三年后又被一所国内非常知名的大学再次破格录取。
“这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每每想起来,都让我心怀歉意。今天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和创新能力。”张军红说道。
后来到了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张军红把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思路,鼓励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良。见到一些爱动手的学生,他发自内心地感到欢喜。
2018年,学校在征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一名学生提出,他的父亲是一位专职司机,经常疲劳驾驶,他很担忧,他想解决这一问题并求助于学校的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军红组织几位老师和学校区域内的专家对学生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了细致论证。在学生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发明了“灭霸无线安全手套”,安全手套可以根据人在疲劳状态下,皮肤的温度、血液流速、细胞的活跃程度等数值变化,设定36伏的电压刺激皮肤,达到强制休息的状态。这一发明当时还获得了青少年STEAM创客挑战赛一等奖。
重新对比这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当时的做法,张军红深有感触,“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也是我未来工作的方向和使命。”
他希望,他的每一个学生都从小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身上带有西安航天城第一小学特有的精神气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新。
记者 杜丽芳 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