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长安镇:党建引领增动力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4年08月30日
字数:928
■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吴永杰
近年来,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坚持“抓党建促振兴、以振兴强党建”,充分运用“党建+”模式,紧扣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践行孝义善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作用,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频共振,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茶产业是长安镇的核心产业,全镇种植茶叶2.3万亩,带动近1000人就业,其开发的富硒绿茶、黑茶、白茶、红茶、绞股蓝等茶产品广受欢迎,不仅被送往各个城市的门店进行销售,还通过电商平台让产品远销国内外。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让长安镇也成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生区。位于长安镇中原村的平利县养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核桃500亩,发展林下油用牡丹、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500亩,建立核桃初级加工厂房800平方米。该公司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农带农运营模式,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25户脱贫户80人分红共计5.6万元。
据了解,为提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长安镇中原村推出“积分制”评比模式,每季度组织村组长、老党员、乡贤、群众代表入户检查环境卫生并打分,打出的分数折算为积分,可兑换相应商品。长安镇西河村以“黑红榜”晾晒机制,激发村民养成良好的民风习惯,通过每季度道德评议活动,以村民代表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等模范典型,在村委广场进行公示。
近年来,长安镇坚持“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新民风+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把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整改台账,落实责任到村、到组、到人,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下沉一线、分片包干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履行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主动担任移风易俗宣传员,引导群众向先进模范学习。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安镇共完成集镇民居风貌改造117户,重点区域连片整治165户,拆除乱搭乱建66处,清理乱堆乱放240余处,选出“好媳妇”21人,“好婆婆”15人,道德模范35人。
如今的长安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一项项发展成果,是鲜红党旗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坚持“抓党建促振兴、以振兴强党建”,充分运用“党建+”模式,紧扣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践行孝义善举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作用,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频共振,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茶产业是长安镇的核心产业,全镇种植茶叶2.3万亩,带动近1000人就业,其开发的富硒绿茶、黑茶、白茶、红茶、绞股蓝等茶产品广受欢迎,不仅被送往各个城市的门店进行销售,还通过电商平台让产品远销国内外。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让长安镇也成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生区。位于长安镇中原村的平利县养生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核桃500亩,发展林下油用牡丹、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500亩,建立核桃初级加工厂房800平方米。该公司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农带农运营模式,带动5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25户脱贫户80人分红共计5.6万元。
据了解,为提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长安镇中原村推出“积分制”评比模式,每季度组织村组长、老党员、乡贤、群众代表入户检查环境卫生并打分,打出的分数折算为积分,可兑换相应商品。长安镇西河村以“黑红榜”晾晒机制,激发村民养成良好的民风习惯,通过每季度道德评议活动,以村民代表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等模范典型,在村委广场进行公示。
近年来,长安镇坚持“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新民风+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把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移风易俗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建立整改台账,落实责任到村、到组、到人,各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下沉一线、分片包干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履行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主动担任移风易俗宣传员,引导群众向先进模范学习。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安镇共完成集镇民居风貌改造117户,重点区域连片整治165户,拆除乱搭乱建66处,清理乱堆乱放240余处,选出“好媳妇”21人,“好婆婆”15人,道德模范35人。
如今的长安镇,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一项项发展成果,是鲜红党旗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