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上半年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7%

2024年08月23日 字数:1426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实习记者 王义卓)8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据悉,本次发布会围绕“扎实履行国家使命、奋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介绍了相关情况。
  抓融合、搭平台
  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政策资源要素持续汇聚。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区校联动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各共建部委项目、政策支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杨凌汇聚;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快,围绕服务农业强省建设,全面启动了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成功获批省草莓、家畜基因编辑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成立了陕西油菜种业科技创新联盟;标志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今年,杨凌示范区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省科学技术奖17项。此外,46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国审,全省11个国审小麦新品种全部出自杨凌,成果获奖数量和新品种审定量均创新高。  
  抓示范、促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加快
  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能级提升。3项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获批建设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开展项目路演活动88场次,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4.34%。新增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7支、“新双创”队伍35支,投放“科创贷”3050万元,面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25亿元。良种推广与耕地保护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出1300多个新品种,主导了黄淮麦区小麦品种6次更新换代中的4次,推动西北地区形成我国玉米第四大产区,农作物品种和配套技术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1亿亩。杂交油菜育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创造了连续3年新增3家的新佳绩,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杨凌示范区优化提升了350个示范推广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效益超过300亿元。开展各类培训348场次、3.7万余人次。面向省内各地市征集农业生产难题21项,59个合作项目加快推进。英童乳业等企业带动本省农户养殖奶山羊10万余只,奶农增收近2亿元。
  抓载体、强功能
  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2024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年会暨杨凌论坛、“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举行,100多名国内上合组织问题研究专家、1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今年上半年到基地参访交流。农业科技“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完成小麦、大豆等115个优良品种的对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塔什干节水示范园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了50%,节水量达50%。高油酸花生已在新疆开展试验种植4000多亩,计划未来10年内在中亚推广至10万亩。对外经贸合作持续拓展深化,“自贸片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充分释放,新落地外贸项目9个,累计引进培育外贸企业92家。上半年,杨凌进出口总额增长17.3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6.11%。
  抓服务、优环境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个年”活动持续深化。杨凌示范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对外开放、特色产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各类重点项目114个,目前开工率达到90%以上;上半年经营主体满意度陕西第一,同比增长15.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80.81亿元。
  杨凌示范区全面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6%,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70.4%,居全省第一;社会民生持续加强改善,大力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累计接待研学旅游14万人次、游客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8天。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