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去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
2024年08月12日
字数:1086
阳光讯(记者 邢静涛 实习记者 王义卓)8月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汉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王利,汉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郝明森出席。会议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主题进行了开展,汉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平进行情况说明。
王建平说,一年来,汉中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域类标准,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2023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全市森林覆盖率64%,湿地面积达392.74平方千米,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四宝”在汉中和谐共生,全市朱鹮野生种群突破7000只,今年7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朱鹮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去年以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4.1公顷,创建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绿色矿山,7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纵深推进“气化汉中”建设,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万个。
一年来,汉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99项;去年以来,汉中市招引产业项目1615个、总投资2662.9亿元,实施延链补链项目454个、总投资29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1%、24.3%、23%。
汉中市发展壮大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起以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等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冬油菜制种基地、西北最大的食用菌和生猪生产基地。特别是大力发展非遗特色产业,藤编、羌绣等非遗产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带动6万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王建平说,这一年,汉中坚持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张网”,谋划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781个,实施城市提品质补短板项目267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省级示范村84个、市级重点村151个;积极打造民宿集群,建成109家民宿,年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去年以来,拓展本地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1.5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扶持创业实体4856个;新增天然气用户8.09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惠及36万余名群众,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新建5G基站2038座;建成智能充电桩4362个,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
王建平说,一年来,汉中持续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域类标准,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2023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全市森林覆盖率64%,湿地面积达392.74平方千米,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四宝”在汉中和谐共生,全市朱鹮野生种群突破7000只,今年7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朱鹮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去年以来,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94.1公顷,创建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绿色矿山,7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纵深推进“气化汉中”建设,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万个。
一年来,汉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0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37家,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99项;去年以来,汉中市招引产业项目1615个、总投资2662.9亿元,实施延链补链项目454个、总投资29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1%、24.3%、23%。
汉中市发展壮大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构建起以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等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的杂交冬油菜制种基地、西北最大的食用菌和生猪生产基地。特别是大力发展非遗特色产业,藤编、羌绣等非遗产品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带动6万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王建平说,这一年,汉中坚持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张网”,谋划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781个,实施城市提品质补短板项目267个,中心城区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8平方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省级示范村84个、市级重点村151个;积极打造民宿集群,建成109家民宿,年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去年以来,拓展本地就业岗位18.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6.5万余人,1.5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扶持创业实体4856个;新增天然气用户8.09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惠及36万余名群众,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新建5G基站2038座;建成智能充电桩4362个,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乡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