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涵养生命之山

踏寻峪道与脊巅 感受浩瀚丰富的精华与神韵

2024年07月31日 字数:2804

 ■季风 

  图片由白晓霞提供
  
  秦岭大美,以奇谲丰富著称
  秦岭横亘中国腹地,绵延1600余公里,山域面秦岭如大海一样浩瀚,泽被天下,使得中华南秦岭也是奇谲、凶险的,给冒失探寻她的人带来鳌太线被“驴友”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那是纵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近年2023年10月22日,深圳热线转载了一则本地媒体山途中脚踝扭伤严重。接到报警后,西安市鄠邑区公安、消防救援,4个民间救援队,120救护人员以及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迅速集结并赶往现场,成功将那18名年轻人救出。事后了解,他们都是看到某平台发布的徒步攻略,认为可以6个小时登顶,加之年轻人都有不服输的心态,便踏上了“险途”,让原本愉快的登山运动变成了以身犯险,差点酿成大祸。
  趁年轻,要行动
  秦岭的神秘之美,加上凶险复杂的路径和气象,到底适不适合让热爱自然的人轻易进山,包括让广大“驴友”进行考验体力和意志的穿越活动?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资深“驴友”,其中就有江湖上号称“华鳌穿越第一人”的松客。松客是一名“90后”小伙儿,名叫房炜龙,在抖音平台搜索“松客”“户外登山”等词汇时,他的资料就会立马跳出来。
  据松客介绍,当时,他和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加上自身行业在大环境影响下业务量减少,便酝酿了这场超越极限的大穿越。那是在2024年年初,刚过了腊八节,他是初九下午两点开始行动的。因为成功实现了穿越,他现在被“驴友”们称为“华鳌穿越线路开创者”。
  那次穿越全程584公里,累计海拔高度39300米。他从西岳华山出发,到达鳌山鳌头,途经了多个无人区。一路上看到了秦岭的很多野生动物,有羚牛、斑羚、野猪等,有的动物胆大得很,还跟着他走了一段路。他全程都在冬雪覆盖的秦岭主脊上行进,穿越了65座山峰,途经了华山五峰、笔尖山、草链岭、老磨嘴、王顺山、太兴山、终南山、牛背梁、朝天场、光头山、鹿角梁、冰晶顶、拔仙台、鳌山大梁等山峰,其中,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山峰3座,2000米至3000米的山峰36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26座。经过的峪道有黄甫峪、仙峪等。很多路段都靠他手绘轨迹摸索探路,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了几十处。走到三分之一路程时,他的身体状态就到达了极限,腿上肌肉也拉伤了,后面的路程全靠一股牛劲和毅力硬撑着。山里白雪皑皑,温度比山外寒冷数倍。他独自徒步了近一个月,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他于2月16日晚9点从鳌山盆景园出山,全程历时28天半。其中,徒步了24天半,休整了4天。休整是因为腿疼得无法行走。1月28日至29日,他休息了两天,走了两天后,腿疼得实在无法支撑,2月1日又休息了一天。还有一天是因为秦岭里下大雪,坝沟管护站不让他进山。其余的每一天,他都在高强度地徒步穿越。
  那次穿越,他报废了5双登山杖、3双冰爪、3双手套、5只雪套和1条抓绒软壳裤,以及摔下山崖时被刮破的凯乐石的硬壳冲锋裤、1件冲锋衣和两个背包,鞋子也走得破破烂烂的。为了记录沿途景色,他的手机屏幕也摔碎了。
  当然,他的收获也不少。经历过危难、艰险以及心里的熬煎后,他也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冬雪美景和神秘险峻。在华台子上时,备受折磨的他看到了最早的曙光,一晚上的恐惧以及对生死抉择的压力立马得到了愉悦的缓解。王顺山以东是无人踏足之地,到处是怪石嶙峋、陡峭悬崖,其俊美程度可与桂林山水相媲美,是独属于西北大山的险美。从大峪到终南山时,开阔的河谷冰雪凝结、树木银装素裹,薄雾中翻滚着阵阵云海,天边耀眼的朝霞照在山脊上,如同蓝宝石一般,美得让人窒息。腊月二十九日的清晨,为他一人所独享。冰晶顶的落日金光四射,透过乌云照耀在秦岭之巅,那一刻,他望着落日余晖久久不能释怀。他走在被誉为“中华龙脊”的鳌太线巍峨壮观的山脊上,就像置身于第四纪冰川遗留的茫茫石海中,顿时觉得人类的渺小。这些在其他季节见不到的景色,都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其实,他当时的登山经历只有一年多。他在2022年11月20日爬的第一座山就是号称“秦岭万山之王”的嘉午台。当时的他既不懂户外,也不懂装备,还不会用轨迹,更没听过“两步路”(户外网)。登过嘉午台后,他开始跟着“两步路”的路线徒步各个山峪,并在视频和笔记上分享登山经验。
  2024年年初,他走完了华鳌线,说此次徒步是不想给人生留有遗憾,也因为这次穿越,使得他的心理变得更加强大,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觉得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坎儿都能迈过去,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极力克服。在大爷海拍视频时,他豪情万丈地说:“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趁年轻,要行动。”
  一个女人,与一本写秦岭的书
  本省退休的资深媒体人白晓霞,也是造访秦岭大自然的常客。她徒步黄峪,不仅自己单独去,还带朋友以及年迈的父母去。10余年来,她把秦岭北麓的七十二峪走了一大半,到黄峪寺村去了30余次。她说,独自去黄峪寺,大多是毫无计划、说去即上的状态。有时也会一鼓作气,走到黄峪寺村,吃一顿农家乐的饭菜,再拔腿返回。她上山从来不害怕,因为熟悉这里,并把这块美景视为“自己的地盘”,卸下了“枷锁”,享受着孤独和寂寞。
  “驴友”之间的关系,大都是认识且联系的。被誉为“华鳌穿越第一人、二十一天登二十一座中华名山者、四姑娘山大二三峰连穿者、环穿大雪塘并登顶的户外大神级‘驴友’”的松客,也是白晓霞的朋友。松客说,白姐19年的踏寻秦岭,也证明了她对秦岭的热爱与向往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正是像白姐这样的前辈带来的风景与感受,让他们这些人也跟随着追寻这份热爱自然的激情与浪漫。
  白晓霞是本地颇有名气的媒体人。退休后,她登山的次数更多了,便把沿途的景物以及有趣的人和事记录了下来,在自己的博客、公众号上发布后,有熟悉的编辑看到,联系她发到刊物上,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几年前,有朋友建议她把那些内容结集出书,开始时她还不在意,但说的人多了,她便认真考虑了,把近20年来写的各类游记拢了拢,大约50万字。2022年春,她整理了写秦岭的70余篇游记,编辑选取了其中的28篇,定名为《云归秦岭》并进行了出版。
  白晓霞说,和秦岭的缘分始于19年前,起于黄峪寺。那年的正月初四,好友带着她从黄峪踩着深雪来到黄峪寺村。没有刻意选择,径直走到了在黄峪中经营农家乐的玲玲家。此后,她每个周末都要去黄峪寺或接近黄峪寺,坐在玲玲农家乐那棵开满繁茂杏花的老杏树下吃碗油泼面,看着“山友”热热闹闹地来、开开心心地去。有时也会躺在北坡的一棵桃树下,看自己喜欢的徐志摩诗集,或读《福克纳传》;有时也什么都不干,只是靠在核桃树上,久久地凝视蓝天流云,淤积的心结和工作中的烦心事就全都烟消云散了。19年间,她曾前往黄峪寺五六十次,并经常把好友和家人带来,分享这里的山野美景。黄峪寺打开了她探寻秦岭之门,开始了对秦岭百余次的探访。无论是深山还是浅山,每一次进山都会给她带来无比的愉悦和心灵净化。如果一周不进秦岭,她就会精神萎靡、心情烦躁。秦岭成了她的生命和精神补给的源泉。她说感谢秦岭,感谢一次次让自己心动,补充了生命能量,包括吸引自己主动前去的魅力,也让她无意之中写出了一本有关秦岭内容的书。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