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07月31日
字数:1083

■记者 张伟 实习生 袁新洋 通讯员 王勇 杨霏 文/图
今年以来,宝鸡市陇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繁荣地名文化,深化地名信息服务,挖掘地名内在价值,释放乡村资源要素,着力构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地名管理服务体系,夯实乡村精准治理基础。
全县联动摸底“署名”。陇县出台了《陇县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推进工作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部门全力配合,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强大合力,对全县10个镇109个村(社区)2277平方千米行政区划面积的山体、河流、湖泊、沙地、乡村周边道路、村内街巷、各类设施等乡村地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了网格化全面摸排登记,对每一处乡村地名做到知根知底。
征集多方建议“起名”。陇县各镇各部门将乡村地名建设有关任务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与本地区和本行业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已采集上图标注3800余条;统筹考虑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时代风范等要素,计划选用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地名;对首批64条“有地无名”,114条“一地多名”、不规范地名进行备案、起名、设标,大力传承农耕文明、赓续地名文脉,为壮大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增添文化含金量,提振乡村精气神。
丰富地名内涵“扬名”。陇县各镇村充分动员乡贤、离退休干部、教师、乡村干部等200余人广泛参与,挖掘乡土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丰富地名文化内涵,依托融媒体平台及“抖、微、快”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宣传《地名管理条例》3000余次,发布《关山草原上的地名典故》《火烧寨的由来》《秋家庄的故事》等《陇县地名故事》20余篇,讲好、宣传好、推广好乡村地名故事;摸清古镇、古村落、传统风貌区等地名文化遗产23处,将娘娘庙、教场塬、陇州文庙等17个“老地名”“乡土地名”纳入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向省、市申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留住乡愁。
赋能乡村振兴“用名”。陇县不断深化地名信息应用,找准地名赋能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的结合点,探索建立“互联网+地名+电商+物流”服务成效,通过全面推进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收录采摘园、电商、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等点位547个,推动乡村邮路、产业路、资源路数字化,为物流下乡、快递进村、农特产品上市等“定位导航”,给陇州苹果、老丈人蜂蜜、“国潮新集川”等一大批名优土特产、民俗旅游产业装上“数字翅膀”,打通城乡融合“大动脉”,畅通乡村“微循环”,切实“用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