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探索土地“大托管”新模式

“小田”变“大田” 村民喜分红

2024年07月24日 字数:1054
  近日,王益区义兴村迎来了实行土地合作经营以来的首次分红,村民们早早地来到村里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围在一起,开心地聊着家里的收成。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张玉钰
   
  “刘笑林家,土地分红4700元。”“王艳梅家,土地分红3900元。”“李根生家,土地分红3600元。”……在分红现场,一摞摞现金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伴随着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吆喝声,村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地走上前来,在登记簿上的对应位置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手印,领走了属于自己的分红款。村民宋九星在等待分红时,拿起笔和纸,悄悄地算起了收入账。“我们家的土地全部入了股,我算了一下,这次的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我在农忙时还打了零工,驾驶农机干了一个月的活,还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呢,这一年下来,收入高了,人反而比以前更清闲了。”宋九星微笑着说。
  来现场的不仅有义兴村的群众,邻村的乡亲们也纷纷赶来观摩。“看到他们领钱,说不羡慕是假的。”69岁的宜古村村民王辉说,从去年起,义兴村开始推行农业“大托管”模式,很快就见到了成效,这在十里八乡都传开了,他们祖祖辈辈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没想到还能这样搞农业生产,“我们今年也准备要签托管协议,到明年收成的时候,也该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王益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学锋告诉记者,所谓的“大托管”,旨在破解老年人种地难、科学种田技术推广难、规模化经营难、亩产收入提高难等问题,他们从去年开始探索,通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的“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发展模式,由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对土地进行托管经营,统一进行耕、种、防、收、售,农民种田基本上就相当于“甩手掌柜”。截至目前,王益区5个村组的965亩土地已经实行了农业生产“大托管”。
  “小田变大田”,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实施了新模式以后,每家每户的零散“小田”被整合,畦垄纵横的零碎土地被平整,大型机械在新集体的“大田”上统一进行耕种,不仅实现了农业降本增效,还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机械装备等现代化要素引入了农业生产,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让农民的土地有人能种,不用承担种植风险,收入也更加多样化。”郑学锋表示,今年的“大托管”模式取得了可喜成绩,明年将按照“稳妥有序、分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持续发挥村集体组织的协调作用,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将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不断提高村民参与“统种共富”的积极性,让更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