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兵退伍不褪色 曾勇救多名少年
2024年07月22日
字数:802

苟英善从军时的照片

苟英善近照
■记者 赵小康 刘金 文/图
穿上军装,他保家卫国;退伍之后,他专心务农;面对危险,他挺身而出,勇救多名少年,身负重伤,几十年间却只字未提,他就是老兵苟英善。
苟英善生于1940年2月,咸阳市礼泉县骏马镇坡底村人,1960年3月应征入伍,被编入兰州军区某团工兵营一排三班,同年跟随部队赴甘南剿匪。退役后,苟英善回乡务农,在家乡谱写了一场传奇英雄事迹,但他从未向外界提起,而是带着伤残的身体度过了几十年艰苦的日子。苟英善现在虽已年过八旬,但军人的阳刚之气、俭朴之风犹存。
7月2日上午,记者在礼泉县骏马镇坡底村苟英善的家中见到了这位“老兵”,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瘦,虽已年过八旬,但走起路来仍有一股军人的气质。
采访中,苟英善告诉记者,1977年秋的一天,下午六点左右,他准备去地里割些青草喂猪,就在他走出村的瞬间,队里在地里碾地的两头骡子受惊带着石碾子从地里飞奔回来,赶牲口的人在后边追赶,骡子跑得飞快,马上就到村口了。这时几个小孩正围在村口,一起等候下工的家人,而受惊的骡子正朝4个小孩飞奔而来,看到这里,苟英善把担笼往身上一背,双臂张开朝骡子拦去,两头飞奔的骡子见有人拦扬蹄朝一边拐去,把他拖倒在地,石碾子从他身上碾了过去,好在担笼护住了头,要不然他当场就没命了。
同一个生产队的村民苟应泰告诉记者,事发时他也在现场,石碾子从苟英善身上碾过去,几个孩子被救下了,大家赶紧把苟英善送往马庄医院,检查时发现肋骨断了几根。为了减轻生产队的压力,苟英善能行走后就出院了,村里人当时都到家里看望他。当时他也年轻,为了家人,他身体稍微恢复便回队里干活挣工分,养活全家六口人,但救人之举他后来也没有向外人提起,村里上年龄的人才知道这事。
时任生产队出纳的苟庆峰告诉记者,苟英善受伤后,队里还给他报销过一些医药费,这事过了,他也再没给别人说过。
苟英善是许多退伍军人的缩影,他们退伍不褪色,始终传承和发扬着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