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量质双提升的陕西“答卷”

“三项改革”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07月18日 字数:1947
  ■记者 缑青翠 实习记者 王义卓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120.99亿元,比2022年增长34.96%。其中,就地转化技术合同35124项,占全省的50.38%;就地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1601.17亿元,占全省38.86%,较2022年分别提升11.1、4.5个百分点……
  “三项改革”实施两年多以来,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渠道,改革的“小气候”正演变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大生态”,探索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了源于陕西实践、能够复制推广、获得广泛认可的科创品牌。
  创新成果转化模式
  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在全面总结“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陕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等问题,力促转成功、快转化。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出台后,包括“先使用后付费”等10个方面27条,努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小切口实现大突破”示范效应,持续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高校科研院所也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西安文理学院学校科技特派员和技术经理人在蓝田县服务中发现,中小微农业企业对科技成果有着旺盛的需求,但支付能力较弱。随后,学校探索“阶段性付费”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在2023年6月9日举办的秦创原·蓝田县产学研协同创新西安文理学院专场活动中,学校与蓝田县企业完成了5项专利签约。
  商洛学院的刘明宝教授团队在金红石浮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受益于“三项改革”政策中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的典型做法,陕西博泽商贸有限公司在获得该项专利使用权后,立即进行市场调研和厂址规划,并订购设备。目前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市场化步入新阶段。“阶段性支付让企业可以选择先把专利用起来,然后在实践中用市场去验证专利价值,解决了企业‘不敢(愿)用’的问题。”该企业负责人说。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于2024年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新模式,实现了政策的有效前置,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支撑效应,激发高校院所、融资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参与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的自主性、积极性。
  数据统计,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试点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后,目前已将630余件高价值专利向省内140余家中小企业免费授权使用,极大地降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了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快速落地,“三项改革”不断创新转化模式,西安理工大学等省属高校分别与陕汽、法士特等龙头企业建立委托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模式。618所等国防单位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创新孵化平台,探索央地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模式。省中医药研究院探索“临床经验—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全链条特色制剂与新药研发转化模式。
  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
  科技企业量质双提升
  “三项改革”解除了试点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推动更多存量成果、静态资源加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大批科研成果加速走向市场,多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相关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
  西安交通大学段玉岗教授团队,在碳纤维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该团队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自动铺丝技术,经过7台设备的工程化应用,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乘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东风,2021年7月6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段玉岗教授团队主要成员及西交一八九六科创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初始股东,华晟复材在西咸新区注册成立。华晟复材自成立以来,订单金额超过亿元,完成了A轮融资及A+轮融资,公司估值2.75亿元,进入新型复合材料智能装备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华晟复材荣获全国赛初创组二等奖和“创新创业50强”称号。目前,华晟复材已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西北工业大学曹增强教授从事电磁发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研究工作30余年,先后成功研制了多个基于电磁发射技术的产品,成功解决了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的“卡脖子”难题。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曹增强的科技成果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直到“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曹增强带领团队成立了产业化公司——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公司解决了多个国家重大型号研制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已占据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在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揭榜挂帅”中,成功“揭榜”相关项目。
  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科技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3940家、16754家。新培育4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单项冠军企业、322家瞪羚(潜在)企业。新增A股上市科技企业7家,科创板、北交所上市(过会)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5家、位居西部前列。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