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绚烂“一村和美” 促进全域振兴
2024年07月16日
字数:1898
■记者 郑玮 通讯员 刘咏
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展现“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新成效,以体育赛事赋能和美乡村建设,6月28日,神木市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在神木市体育馆开幕。20个镇街的20支篮球队吹响了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开赛哨”。
“一号工程”高位推进
2024年,神木市按照“因地制宜、典型示范、整合资金、集中打造”的思路,重点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一手抓整治提升,一手抓示范引领。今年年初,神木市安排市本级财政资金5亿元用于66个和美乡村建设,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地推进“一河两川三线四区”周边的示范带动工作。4月28日和5月11日,所有方案分两批次通过了项目审查,主要包括民居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产业发展等内容。
“点面结合”全域塑形
目前,迎宾街道、沙峁镇、贺家川镇、锦界镇、尔林兔镇等17个镇街与政府签订了民居改造协议,由村民自行实施的改造工作已全部展开,其余3个镇街也正在全力推进中。据统计,神木市计划为各镇街提供1.6468亿元的民居改造补贴,截至目前,已对7384户改造农户进行了摸底,其中,动工1810户,完成改造1020户。大柳塔和锦界等10个镇街的公共建设部分已完成财政预算审核,进入招投标阶段,其余10个镇街处于项目财政预算审查阶段。与此同时,各镇街通过舆论引导,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开展卫生环境清理工作,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神木市还安排了3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由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完善的4条和美乡村主要干道沿线配套项目建设也已全面铺开。该项目涉及9个镇街的30余个节点,涵盖景观绿化、建筑修缮、导引标识等方面内容。
“千万工程”示范引领
按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工作要求,神木市择优选择了锦界镇四卜树村和沙母河村、滨河新区街道骆驼场村、大保当镇打坝梁村等14个行政村,申报了2023年“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今年4月份,神木市选择了尔林免镇前尔林免村、中鸡镇纳林采当村等5个示范村,申报了2024年省级示范村;选择了店塔镇石拉沟村、西沙街道麻家塔村等5个示范村,申报了榆林市级示范村,全力争取陕西省和榆林市级示范村认定的100万元和300万元补贴资金。
“村企结对”振兴产业
2023年以来,神木市按照“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全力协调80个企业结对19个镇街的88个行政村,实现了驻地助力乡村振兴签约全覆盖;实施了龙华石角塔基地、恒源纳林彩当基地等20个村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了石板上—神木化工、李家洞—神木能源等4个订单收购农产品样板,创新了麻家塔—恒辽矿业、燕渠—红柳林矿业等3个引入第三方运营机制,并树立了灰昌沟—汇兴矿业、贾家畔—神东煤炭等54个结对捐赠帮扶典型。全市已签约村企结对项目100余个,签约资金7.99亿元,其中,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1个,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33个。
截至目前,2023年已签约落地的倪家沟农田建设、高家塔设施蔬菜、常家沟肉牛产业、乔岔滩稻蟹综合种植养殖、袁家圪堵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及刘梁峁酸枣种植等23个产业项目都有了新进展、新规划和新投入。
“村企双赢”结出硕果
近两年来,神木市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利用村企结对高效赋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成果得到巩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多种资源逐步集聚。农业现代化、园区化模式下的“传统农业”正在向“富民产业”华丽转身,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各类饲草种植面积达175万亩,牛羊、生猪、家禽和水产等畜牧养殖业星罗棋布,200余万头(只、羽)畜禽生机盎然。万头牛场、10万头种猪场、20万只湖羊场、500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0余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撑起了全市畜牧养殖业的根基。
“农旅融合”完美交融
今年以来,神木市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民俗特色旅游相结合,在聚焦重点任务、项目推进等短板问题上持续发力,确保和美乡村建设从“纸上”落到“地上”,并创新了“彰显南北特色、差异农旅项目”思维,主推“一村美”向“镇街美”以及“全域美”的发展目标。
神木市依托北部草原沙地风光和南部沿黄山水风情等地域特色,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总体思路,科学分析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培育出了万镇、贺家川、沙峁、马镇等沿黄四镇“老屋感受新时光”民宿游、“黄河岸边古村落”探秘游、“田园采摘潮生活”休闲游、“庙宇石窟寻禅意”人文游、“慢行黄河生态廊道”风情游和“革命老区缅怀先烈”场馆游等旅游模式;打造曼乔庄园3A级旅游景区,并引入了文旅集团黄河驿站酒店,让诗和远方在沿黄四镇完美交融,亮丽了神木市南部农文旅三产融合的时代特色。
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展现“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新成效,以体育赛事赋能和美乡村建设,6月28日,神木市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在神木市体育馆开幕。20个镇街的20支篮球队吹响了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开赛哨”。
“一号工程”高位推进
2024年,神木市按照“因地制宜、典型示范、整合资金、集中打造”的思路,重点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一手抓整治提升,一手抓示范引领。今年年初,神木市安排市本级财政资金5亿元用于66个和美乡村建设,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地推进“一河两川三线四区”周边的示范带动工作。4月28日和5月11日,所有方案分两批次通过了项目审查,主要包括民居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产业发展等内容。
“点面结合”全域塑形
目前,迎宾街道、沙峁镇、贺家川镇、锦界镇、尔林兔镇等17个镇街与政府签订了民居改造协议,由村民自行实施的改造工作已全部展开,其余3个镇街也正在全力推进中。据统计,神木市计划为各镇街提供1.6468亿元的民居改造补贴,截至目前,已对7384户改造农户进行了摸底,其中,动工1810户,完成改造1020户。大柳塔和锦界等10个镇街的公共建设部分已完成财政预算审核,进入招投标阶段,其余10个镇街处于项目财政预算审查阶段。与此同时,各镇街通过舆论引导,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开展卫生环境清理工作,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此外,神木市还安排了3000万元的财政资金,由农业农村局负责实施完善的4条和美乡村主要干道沿线配套项目建设也已全面铺开。该项目涉及9个镇街的30余个节点,涵盖景观绿化、建筑修缮、导引标识等方面内容。
“千万工程”示范引领
按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工作要求,神木市择优选择了锦界镇四卜树村和沙母河村、滨河新区街道骆驼场村、大保当镇打坝梁村等14个行政村,申报了2023年“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今年4月份,神木市选择了尔林免镇前尔林免村、中鸡镇纳林采当村等5个示范村,申报了2024年省级示范村;选择了店塔镇石拉沟村、西沙街道麻家塔村等5个示范村,申报了榆林市级示范村,全力争取陕西省和榆林市级示范村认定的100万元和300万元补贴资金。
“村企结对”振兴产业
2023年以来,神木市按照“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全力协调80个企业结对19个镇街的88个行政村,实现了驻地助力乡村振兴签约全覆盖;实施了龙华石角塔基地、恒源纳林彩当基地等20个村企深度合作模式,探索了石板上—神木化工、李家洞—神木能源等4个订单收购农产品样板,创新了麻家塔—恒辽矿业、燕渠—红柳林矿业等3个引入第三方运营机制,并树立了灰昌沟—汇兴矿业、贾家畔—神东煤炭等54个结对捐赠帮扶典型。全市已签约村企结对项目100余个,签约资金7.99亿元,其中,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1个,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33个。
截至目前,2023年已签约落地的倪家沟农田建设、高家塔设施蔬菜、常家沟肉牛产业、乔岔滩稻蟹综合种植养殖、袁家圪堵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及刘梁峁酸枣种植等23个产业项目都有了新进展、新规划和新投入。
“村企双赢”结出硕果
近两年来,神木市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利用村企结对高效赋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成果得到巩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多种资源逐步集聚。农业现代化、园区化模式下的“传统农业”正在向“富民产业”华丽转身,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愈加强劲。各类饲草种植面积达175万亩,牛羊、生猪、家禽和水产等畜牧养殖业星罗棋布,200余万头(只、羽)畜禽生机盎然。万头牛场、10万头种猪场、20万只湖羊场、500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0余个家庭适度规模养殖示范户撑起了全市畜牧养殖业的根基。
“农旅融合”完美交融
今年以来,神木市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民俗特色旅游相结合,在聚焦重点任务、项目推进等短板问题上持续发力,确保和美乡村建设从“纸上”落到“地上”,并创新了“彰显南北特色、差异农旅项目”思维,主推“一村美”向“镇街美”以及“全域美”的发展目标。
神木市依托北部草原沙地风光和南部沿黄山水风情等地域特色,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总体思路,科学分析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培育出了万镇、贺家川、沙峁、马镇等沿黄四镇“老屋感受新时光”民宿游、“黄河岸边古村落”探秘游、“田园采摘潮生活”休闲游、“庙宇石窟寻禅意”人文游、“慢行黄河生态廊道”风情游和“革命老区缅怀先烈”场馆游等旅游模式;打造曼乔庄园3A级旅游景区,并引入了文旅集团黄河驿站酒店,让诗和远方在沿黄四镇完美交融,亮丽了神木市南部农文旅三产融合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