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大观园
2024年07月04日
字数:1815
■马世平
陕北的绥德城东,无定河畔,有一列延绵的龙湾山脉。山脚下有一石渠,为“黄土风情园”入口景区。景区地势是2万平方米的缓坡,略呈三角簸箕状。
当你站在无定河畔的国道边上,向上一望,簸箕湾里气势宏大的立体石狮群雕就会强烈冲击着你的视觉,让你的灵与肉瞬间受到深深的震撼:磅礴的雌雄巨狮,恢宏的磴道狮柱方阵,高大神秘的石狮图腾柱,寓意深厚的五鼓石雕,巍然雄峙的山门石楼,以及两边石崖上的狮子浮雕和崖畔上蜿蜒的低矮城墙,一切仿佛是鬼斧神工,一切宛若天造地设,这便是著名的“石魂广场”—— 绥德石狮大观园。
石狮大观园得天地之大气,堪称天下第一。两只近20米高的雌雄石狮(体量相当于7层高的独体楼房),在石狮大观园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两只力大无穷的石雕赑屃驮负。那拔地而起的磅礴气势,仿佛让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仰望苍穹的霸气神态,即便是玉皇大帝也要为之一惊;那巨盆大口发出的吼声,分明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游人站在引颈探头的赑屃前面,仰视蓝天白云下如山的巨狮,自己仿佛是小人国来的旅人。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站在赑屃的爪背上,或一齐钻进巨狮腹中的石狮博物馆,通过内设楼梯登上高2米多、宽3米多的石狮口中,便更觉得自己是小人国的无疑了。黄土画派大师刘文西游览石狮大观园后啧啧称赞,欣然挥毫泼墨题写了“天下第一狮”五个大字。这不怒自威的庞大石狮,不仅让绥德汉找到了寄托精神的具象,也彰显了华夏儿女强大的文化自信。
石狮大观园聚人神之灵气,可谓“这睡狮渐已醒”。能工巧匠们以简练写意的手法,着神而不求形,随形附势,以魂赋形,给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赋予了温度,赋予了灵性,赋予了气势。不要说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雌雄巨狮,单就两只巨狮前面那4列纵队的磴道狮柱方阵,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磴道为入园必经之路,拾阶而上,两边是对称排列的34根狮柱,每根柱身均为四方石棱体,柱高皆为16.6米,柱体的顶端雄踞着形态各异的硕大石狮,或方头方脸,五官位于同一平面上,宛若诙谐幽默的卡通形象;或平顶三角头,眼、耳、鼻、嘴,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个侧面上,仿佛太空来的外星神兽。石狮发型也一反传统的不只有卷发形象,亦有顺直的短发垂至颈部的,一如陕北剪发样式中俗称的“端帽盖”,配上高鼻梁、丹凤眼以及微启的牙齿,活脱脱一个中国狮身人面像。石狮的眼睛双双硕大,或凸或凹,皆炯炯有神;嘴型多为吼叫状,嘴角上挑,略带微笑。最有意境的是,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每一排的每一根狮柱都宛若顶天立地的绥德汉在舞弄着雄狮,而每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又犹如大合唱的队员,它们仿佛与领唱的雌雄巨狮共同演绎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大合唱。
石狮大观园接人文之地气,宛若天成地就。建设者巧妙利用石渠的天然环境,融自然、人文、艺术、建筑于一体。建馆为狮,狮中有狮。馆内藏有365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神态各异的民间石狮,其中包括镇山石狮、镇宅石狮和炕头石狮。最招人喜爱的当数那些可以把玩的炕头石狮,有的像淘气的顽童,有的像沧桑的老头,亦有像逗人的小猫、小狗、小猴,或蹲或卧,或颦或笑,拙朴典雅,憨态可掬。巨狮背后耸立的是凝重、雄浑的石狮图腾方柱,柱高21米,柱身四面雕刻有48幅神态各异的石狮浮雕,荟萃了历代石狮的经典造型,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蛟龙入海,也有的像发怒的大猩猩、凶狠的牛魔王,或动或静,或喜或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柱顶四边下垂饰边包袱角,中置云头方挑石。其上四只狮头聚拢,巨目圆睁,好似高人观天象,又如哲人问苍穹。石狮图腾柱身后是寓意丰富的“五鼓石雕”。五面巨型石鼓,基座上分别雕有四匹飞马。位于中间最大的石鼓直径为8.3米,鼓面顺时针环绕着五只强壮雄健的走狮,那昂首阔步的气势,仿佛让人看到了睡醒的雄狮在新的征程上再出发的蓬勃英姿,那踏石有痕的铿锵步伐,仿佛让人听到了新征程上隆隆的战鼓声。大观园两旁百米长的天然石崖上,雕刻出以狮子为主体的50余幅画像。东崖壁28米高的走狮,西崖壁与崖壁等高的狮面像,都是依据岩壁的天然形状与自然纹理随形取像,点缀雕琢,画面古朴斑驳,与崖壁浑然一体。广场地面的装饰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顺势铺就,沾着泥土,贴近自然,让人感觉整个广场上的造像就是在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就连雄踞于通往后山“黄土风情园”的两山夹道口的跨道山门石楼,仿佛也是天然生成。石楼飞檐挑角,与两侧山崖边缘上一人高的城墙连为一体,看上去宛如给偌大的石狮大观园合了“龙口”。
哦,绥德石狮大观园,你不愧是“石雕之乡”的杰作。
陕北的绥德城东,无定河畔,有一列延绵的龙湾山脉。山脚下有一石渠,为“黄土风情园”入口景区。景区地势是2万平方米的缓坡,略呈三角簸箕状。
当你站在无定河畔的国道边上,向上一望,簸箕湾里气势宏大的立体石狮群雕就会强烈冲击着你的视觉,让你的灵与肉瞬间受到深深的震撼:磅礴的雌雄巨狮,恢宏的磴道狮柱方阵,高大神秘的石狮图腾柱,寓意深厚的五鼓石雕,巍然雄峙的山门石楼,以及两边石崖上的狮子浮雕和崖畔上蜿蜒的低矮城墙,一切仿佛是鬼斧神工,一切宛若天造地设,这便是著名的“石魂广场”—— 绥德石狮大观园。
石狮大观园得天地之大气,堪称天下第一。两只近20米高的雌雄石狮(体量相当于7层高的独体楼房),在石狮大观园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两只力大无穷的石雕赑屃驮负。那拔地而起的磅礴气势,仿佛让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仰望苍穹的霸气神态,即便是玉皇大帝也要为之一惊;那巨盆大口发出的吼声,分明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游人站在引颈探头的赑屃前面,仰视蓝天白云下如山的巨狮,自己仿佛是小人国来的旅人。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站在赑屃的爪背上,或一齐钻进巨狮腹中的石狮博物馆,通过内设楼梯登上高2米多、宽3米多的石狮口中,便更觉得自己是小人国的无疑了。黄土画派大师刘文西游览石狮大观园后啧啧称赞,欣然挥毫泼墨题写了“天下第一狮”五个大字。这不怒自威的庞大石狮,不仅让绥德汉找到了寄托精神的具象,也彰显了华夏儿女强大的文化自信。
石狮大观园聚人神之灵气,可谓“这睡狮渐已醒”。能工巧匠们以简练写意的手法,着神而不求形,随形附势,以魂赋形,给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赋予了温度,赋予了灵性,赋予了气势。不要说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雌雄巨狮,单就两只巨狮前面那4列纵队的磴道狮柱方阵,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磴道为入园必经之路,拾阶而上,两边是对称排列的34根狮柱,每根柱身均为四方石棱体,柱高皆为16.6米,柱体的顶端雄踞着形态各异的硕大石狮,或方头方脸,五官位于同一平面上,宛若诙谐幽默的卡通形象;或平顶三角头,眼、耳、鼻、嘴,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个侧面上,仿佛太空来的外星神兽。石狮发型也一反传统的不只有卷发形象,亦有顺直的短发垂至颈部的,一如陕北剪发样式中俗称的“端帽盖”,配上高鼻梁、丹凤眼以及微启的牙齿,活脱脱一个中国狮身人面像。石狮的眼睛双双硕大,或凸或凹,皆炯炯有神;嘴型多为吼叫状,嘴角上挑,略带微笑。最有意境的是,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每一排的每一根狮柱都宛若顶天立地的绥德汉在舞弄着雄狮,而每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又犹如大合唱的队员,它们仿佛与领唱的雌雄巨狮共同演绎着《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大合唱。
石狮大观园接人文之地气,宛若天成地就。建设者巧妙利用石渠的天然环境,融自然、人文、艺术、建筑于一体。建馆为狮,狮中有狮。馆内藏有365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神态各异的民间石狮,其中包括镇山石狮、镇宅石狮和炕头石狮。最招人喜爱的当数那些可以把玩的炕头石狮,有的像淘气的顽童,有的像沧桑的老头,亦有像逗人的小猫、小狗、小猴,或蹲或卧,或颦或笑,拙朴典雅,憨态可掬。巨狮背后耸立的是凝重、雄浑的石狮图腾方柱,柱高21米,柱身四面雕刻有48幅神态各异的石狮浮雕,荟萃了历代石狮的经典造型,有的像猛虎下山,有的像蛟龙入海,也有的像发怒的大猩猩、凶狠的牛魔王,或动或静,或喜或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柱顶四边下垂饰边包袱角,中置云头方挑石。其上四只狮头聚拢,巨目圆睁,好似高人观天象,又如哲人问苍穹。石狮图腾柱身后是寓意丰富的“五鼓石雕”。五面巨型石鼓,基座上分别雕有四匹飞马。位于中间最大的石鼓直径为8.3米,鼓面顺时针环绕着五只强壮雄健的走狮,那昂首阔步的气势,仿佛让人看到了睡醒的雄狮在新的征程上再出发的蓬勃英姿,那踏石有痕的铿锵步伐,仿佛让人听到了新征程上隆隆的战鼓声。大观园两旁百米长的天然石崖上,雕刻出以狮子为主体的50余幅画像。东崖壁28米高的走狮,西崖壁与崖壁等高的狮面像,都是依据岩壁的天然形状与自然纹理随形取像,点缀雕琢,画面古朴斑驳,与崖壁浑然一体。广场地面的装饰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顺势铺就,沾着泥土,贴近自然,让人感觉整个广场上的造像就是在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就连雄踞于通往后山“黄土风情园”的两山夹道口的跨道山门石楼,仿佛也是天然生成。石楼飞檐挑角,与两侧山崖边缘上一人高的城墙连为一体,看上去宛如给偌大的石狮大观园合了“龙口”。
哦,绥德石狮大观园,你不愧是“石雕之乡”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