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返乡青年创业养兔走上致富路

2024年06月13日 字数:831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陈敏敏
  6月5日,走进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上马村三组养殖户杨利军的肉兔养殖场,350余平方米的棚舍里,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每排兔笼被分隔成数个“小房间”,笼里一只只肥硕的肉兔悠闲地吃喝着。杨利军站在笼位前挨个给肉兔检查“身体”,丝毫不敢马虎大意。
  在谈起肉兔养殖技术和经验时,他滔滔不绝,丝毫不像从事1年不到的养殖新手。“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肉兔,发展前景好、后劲足,是我创业的底气所在,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没错。”杨利军表示,每只母兔每年生产80到90只小兔,年出栏商品兔约2万只,纯利润20万元到25万元。
  杨利军是回乡创业青年,之前他和妻子在西安做餐饮生意,为了不让家里老人和孩子继续在村“留守”,开始萌生想回老家创业的念头。可是要发展什么产业呢?“有的技术不成熟,有的销路受局限,有的投入风险高”在创业路径选择上依然是慎之又慎,经过对养殖市场一年多的行情了解,将目标锚在“肉兔养殖”上。规模化肉兔养殖,生产周期短,风险相对可控,可操作性强,投资较小,更符合自己当前实际。
  杨利军夫妻俩在西安闯荡多年,头脑灵活。他明白既然要养兔,就要告别传统散养模式,只有采用精细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才能走得长远。2023年6月,他的肉兔养殖场修建完成,初期投资25万元建兔舍1间、安装3个智能系统、引进肉兔300只,找准了大方向,开始撸起袖子拓“荒”开干。
  如今,杨利军终于积累出了成熟的养殖技术,慢慢地开拓和站稳市场。他出售的优质肉兔深受客商喜欢,一出栏就被成批量收购,销往川渝地区。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降低成本需要全面考虑,同时更依赖于科技的支持。
  肉兔三分靠管七分靠技术。杨利军养兔采用灯光催情、人工授精等方式,会让肉兔从配种、产崽到出栏都在人为调控范围内,每只兔子几乎都是70天为一生长周期、5斤左右出栏,甚至兔子的体型大小都基本一致。
  “接下来,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量和收益,同时将自己养兔的经验传授给更多想养兔的村民,带领乡亲们一起抱团养兔,共同走上致富路。”谈及未来,杨利军信心满满。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