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线下办事“只进一门” 线上办事“一网通办”
阳光讯(记者 韩冯盼)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陕西省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强化“秦务员”平台作用
强化“秦务员”平台作为总入口、总枢纽、总支撑的作用,确保各级各部门已设置的线上申办和受理端口统一迁移至“秦务员”平台统一受理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秦务员”平台事项库统一管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受理、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
做优“一线应答”服务
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一体联动、高效便捷、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便民服务中心(站)场所建设,在银行、邮政网点等设立“秦务员”政务服务驿站,探索利用集成式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群众身边延伸。
在陕西政务服务网醒目位置设置投诉建议专栏,加快推进12345省级平台与各市(区)热线互联互通、与各类热线对接联动、与“好差评”体系和陕西省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信息共享。建立问题分类、清单管理、责任到人、按时办结机制,形成政务服务诉求快速分派、职责争议快速裁定、服务问题快速解决、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强化数据分析和问题预警,推动由“接诉即办”逐步向“未诉先办”延伸。
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
聚焦提交材料多、反复跑等问题,重点梳理需跨部门、跨层级办理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理清串并联关系、重构办理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申请表单多表合一、线上一网申请、材料一次提交。
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管理,明确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和承诺事项监管细则。加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等工作协同,完善差异化告知承诺事后核查和风险防范机制,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采用申请材料补(免)交等方式签订告知承诺书,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
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
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按照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业务模式,完成事项标准化梳理,推动更多事项“全省通办”。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跨域通办”窗口,建立收件、办理两地窗口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代收代办相关单位责任分工,运用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
依托“秦务员”平台梳理行政给付、资金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条件和适用规则,精准推送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群众,逐步实现优惠政策办理免申即享。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依申请办理的,应自动生成申请表、自动填写相关信息,方便企业群众一次申报、快速办理。
强化帮办代办服务
健全线上帮办代办机制,通过远程协助开展业务咨询、审前辅导、远程导办等服务,实现高频服务事项专业人工帮办代办。强化线下帮办代办,围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加快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建立帮办专员上门办理机制。
推动公用事业领域单位开展标准化梳理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等工作,服务事项办理纳入政务服务中心、接入“秦务员”平台一体化管理,将水电气网热过户报装与不动产过户登记、投资建设审批等关联事项集成办理。
推动平台能力聚合
持续强化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共享、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等公共支撑能力,优化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系统功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电子印章跨层级签章,提供权限内的制章、用章、验章等服务。建立电子营业执照与企业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体系,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推动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通互认,原则上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能够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的事项免于提交证明材料、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综合运用人脸识别、视频及语音识别、证照调用、电子印章(签名)、数据共享等数字化技术,为申请人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申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