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

宜君县:博物馆点亮文化新生活

2024年05月27日 字数:1319

■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田亚南
  走进博物馆,静谧庄重的气氛扑面而来。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品读馆内墙上厚积薄发的一篇篇序言,沉浸式参观和解读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让你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每一件藏品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故事,吸引着你去探寻它们背后的秘密。“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还能增长见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博物馆是一个充满知识和艺术的地方。”宜君县景文小区陈女士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时说道。
  内外兼修 打造文化交流新平台
  为了迎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以来,宜君县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积极开展文物宣传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景区、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文博体验等形式,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广大群众、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宜君文物保护与利用和历史与文化脉络,共同参与体验剪文物、画文物、印文物、讲文物活动,使越来越多公众将博物馆视为学习中华文化的“第二课堂”,把“文物”带回家,让文物“活”起来。
  近日,宜君县博物馆走进宜园社区、花溪谷景区、彭镇偏桥村、彭镇中学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5月15日,全县中小学上百名学生齐聚宜君县博物馆,共同开启了一段充满知识与探索的旅程。
  当日,学生们在博物馆门前整齐列队,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他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逐一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介绍宜君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整个讲解过程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有趣。除此之外,学生们还积极参与了剪文物、画文物、讲文物和印文物的活动,并邀请剪纸传承人王秀清、赵冯栓老师来为学生指导剪文物。
  今年,宜君县博物馆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馆校合作、研学基地建设、教育项目示范、流动博物馆建设等丰富多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教育方式,拓宽服务人群,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真正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为县域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触摸历史脉搏 让文博体验引领新风尚
  5月17日,在照金活动宣传现场兴起了“文博体验热”,参与体验人数达200余人,博物馆雕版印刷文物展位成为当天的“网红”,让博物馆的文物真正从展台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游客游览方式也从单纯的参观型向体验型转变。
  近年来,宜君县博物馆坚持保护和利用并举,积极探索文博创意,围绕清代诗人张祥河的《再宿宜君》碑文、《石犼》设计、制作雕版,既让游客能参与体验雕版印刷的传统文化,又能把“文物”带回家,让文物“活”起来。
  传承非遗文化 彰显文化自信
  为了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宜君县博物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非遗与文物资源融合发展,不但提升了宜君县文化软实力,还为公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与此同时,博物馆通过开展“剪文物”进学校社团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对宜君文物、剪纸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宜君县博物馆馆长赵联强说:“下一步,我们将注重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通过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互动项目,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