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

为乡村振兴注入“司法力量”

—— 宁强县司法局助力禅家岩村浇出“致富花”

2024年05月23日 字数:1816



  2016年,藏在宁强县大山深处的大型坑洞被发现,随着考察队和探险家们的深入了解,位于宁强县禅家岩镇的天坑被国内外洞穴探险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至此禅家岩镇展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记者 李希 任军 文/图
  
  同在2016年,宁强县司法局联系帮扶了禅家岩镇禅家岩村。随着脱贫攻坚的结束,禅家岩村也慢慢在帮扶单位的助力下慢慢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你们开车过来得两个小时吧?这里虽然距离县城只有50公里,但山路崎岖,不太好走。”宁强县司法局驻禅家岩村干部陶明军笑着问记者,随即给记者介绍起了禅家岩村的基本情况。
  禅家岩村位于禅家岩镇南面,是镇政府所在地,下辖11个村民小组,446户、1444人,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米,有耕地3448亩,林地面积14900亩,全村有脱贫户181户、618人,监测户11户、32人,全村种植业以玉米、土豆为主,同时有天麻、淫羊藿等药材,林产品有板栗、松果等。养殖业以养鸡、养猪为主,农村主要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同时种植有蔬菜、羊肚菌,还有蜂蜜等产业……
  公路夹在大山之间,沿途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记者在前往禅家岩镇的路上倒也不觉得时间漫长和山路险峻了。随着记者慢慢深入不断地了解,禅家岩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走向了多元化发展道路。
  “我前两年过来之后,感觉村子里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就是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好了,最直观的就是现在家家户户的房子都修建得越来越好了,再看不到之前的那种土坯房屋了。”陶明军告诉记者。
  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这些基础设施都已经完善。在政策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村民慢慢开始发展起来中药材、烤烟、食用菌、养殖等产业,基本实现了每家有产业,每人有收入。记者了解到,作为帮扶单位,宁强县司法局每年会投入10万元进行村子里的基建改善。“村民有收入,村子基建越来越好,房前屋后绿树环荫,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村子里也彻底告别了之前脏乱差的面貌了。”陶明军向记者表示。
  “我虽然过来驻村,但本职工作还是没有落下。去年年初处理了5起纠纷,今年截至目前没有一起纠纷。平时也做了大量工作,法治进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制作普法手提袋、台历发放给村民,还在村里悬挂张贴普法宣传标语,进行普法宣传入户,基本上每年发放资料都在2000份左右。”陶明军告诉记者。
  据禅家岩镇镇长陈益林介绍,县司法局工作队驻禅家岩村以来,社会治理、化解纠纷等各项工作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将禅家岩村的成功经验充分延伸至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服务作用,建成数字化镇级综治中心,搭建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将全镇165个监控摄像头接入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开展养老认证等志愿服务活动65余次,摸排人员流动信息1890余条,排查化解上报矛盾纠纷65件、自行调处244件,实现问题发现在网格、资源整合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确保了近年来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初夏时节,一栋栋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大山深处,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房屋前盛开的花朵在风中摇曳,村民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之前因病,导致家庭变故,小女儿还在上学。自己因身体原因又不能外出务工。在镇、村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在家开展种植羊肚菌大棚1000平方米,养蜂20余盒,收蜂蜜300斤左右,年总收入6万余元,及时弥补不能外出创收的不足,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收入有了保障,女儿也能安心上学了。”禅家岩村53岁的村民张文玉对记者说。
  “张文玉这个情况现在在政策下慢慢都在向好的发展,自己的产出种类多,每年收入受市场的波动也比较小。还有一户养殖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户,在政策帮扶下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陶明军告诉记者。
  记者见到村民崔玉习时,他正拿着玉米准备去喂养自己的鸡崽。也是在这里,记者听到了现实版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
  “我本来有修车的手艺,平时不忙了在镇子上修车。慢慢看到大家都在发展各种产业,在帮扶单位的指导下便增加了养鸡产业。我一开始自己买的鸡崽,鸡下蛋后就用这个蛋孵化小鸡,就这样鸡生蛋、蛋生鸡。现在已经有200多只鸡了,预计今年能养300余只鸡,明年还会自己孵蛋,继续扩大规模。这种方式的鸡肉质量要比其他的好得多。按照现在的行情,增收2万块钱是没啥问题的。平时有啥技术上的问题都是自己研究解决,实在不懂的帮扶单位也会帮忙联系请教,我搞这个养殖政策上也给了补助,基本上都是有保障的。而且我喂的玉米也是自己种自己收的,也没啥大的成本。”说到这儿,崔玉习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也在他脸上看到了一位质朴的农民,用最传统的方式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