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再生水为公园水域“生态补水”
2024年05月15日
字数:592
阳光讯(记者 刘珺)近年来,浐灞国际港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再生水,为区域建设发展“解渴”新路径。
“桃花潭公园水域的部分水源,来自经过污水处理的再生水,由浐灞国际港通过再生水利用技术处理后,为该水域进行生态补水。用再生水补给河湖生态用水,既实现了水的优化配置,又实现了精细化用水,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浐灞国际港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浐灞国际港(港务片区)再生水管道已于近期全线贯通,实现已建成区域再生水管道全覆盖,每天可产生再生水1.5万吨,主要运用于绿化浇灌、市政道路清洗、公园补水等。目前已建成的再生水管道处于调试运营阶段,今年内将在部分区域优先投入使用,投用后将大大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浐灞国际港还聚焦节水单元创建、地下水取用水监管、再生水利用等重点工作。在再生水利用方面,2023年,浐灞国际港在提前完成年度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新建再生水管道1.2公里,完成再生水主管道的全线贯通,再生水管道建设达到60公里,实现奥体中心及周围片区管道全覆盖;节水单元创建方面,2023年完成18个节水型单元创建和复核任务,完成2个公共机构水平衡测试;地下水取用水监管方面,封停自备井2处,缓解地下水超载情况,同时通过“互联网+监管”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累计检查企业取用水行为50余次。浐灞国际港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桃花潭公园水域的部分水源,来自经过污水处理的再生水,由浐灞国际港通过再生水利用技术处理后,为该水域进行生态补水。用再生水补给河湖生态用水,既实现了水的优化配置,又实现了精细化用水,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浐灞国际港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浐灞国际港(港务片区)再生水管道已于近期全线贯通,实现已建成区域再生水管道全覆盖,每天可产生再生水1.5万吨,主要运用于绿化浇灌、市政道路清洗、公园补水等。目前已建成的再生水管道处于调试运营阶段,今年内将在部分区域优先投入使用,投用后将大大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浐灞国际港还聚焦节水单元创建、地下水取用水监管、再生水利用等重点工作。在再生水利用方面,2023年,浐灞国际港在提前完成年度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新建再生水管道1.2公里,完成再生水主管道的全线贯通,再生水管道建设达到60公里,实现奥体中心及周围片区管道全覆盖;节水单元创建方面,2023年完成18个节水型单元创建和复核任务,完成2个公共机构水平衡测试;地下水取用水监管方面,封停自备井2处,缓解地下水超载情况,同时通过“互联网+监管”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累计检查企业取用水行为50余次。浐灞国际港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