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创业就业服务包”激起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2024年04月24日 字数:2529
  4月9日,华阴市太华办滨湖村广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村信用村授牌仪式正在举行,滨湖村党总支书记乔挪雍捧着信用村的牌匾心里喜滋滋的,村里5户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户分别拿到了10万元、30万元不等共计1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据了解,华阴市金融机构此次将村评定为信用村,农户评定为信用户,免除担保环节,解决了群众在创业就业中缺少资金的难题。这也只是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解决群众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而制作的“创业就业服务包”里的一项内容。
  2022年,华阴市实施了“技能提升五年行动”。2023年,华阴市升级改造市区零工市场,建设5个零工驿站。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华阴市在就业创业帮扶上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今年以“千万工程”6个示范村创建为发力点,按需实施,分类指导,做好示范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实现以示范带动全市所有村庄,不断满足群众有事干、能创业、能致富的期盼。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闫佳琳
  
  与往年的“春风行动”不同,今年该市将“华阴就业服务直通车”直接开到了6个示范村,在家门口服务群众,除宣传就业政策外,还多了征集问题环节。
  “精准帮扶,秉持‘弱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所以必须知道他们的需求在哪儿,有啥困难。”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惠拥军说,短短两周时间,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抽调的21名工作人员就梳理出影响群众就业的问题症结。“相比其他村,示范村更具发展潜力,比如在土地利用、产业转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然而有产业缺资金,有带头人缺专业技术,有就业意愿缺就业平台,机会问题普遍存在。找到问题,找准了发力点,又连续奋战一周,找村上、找金融机构、跑公司,针对示范村创业就业量身定制出了‘创业就业服务包’。”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
  “不用专门四处找人做担保,政府还有贴息,钱很快就打到我账上了。”华西镇的王富平3月22日在收到华阴市就业服务中心的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后,心里乐开了花。家住华西镇友谊村的王富平,一直以来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近几年看到大家因种植经济作物发家致富,2022年,他也种植了15亩阳光玫瑰。原本种植、销售等在村上的帮扶下很景气,然而有件事一直困扰着他,成为制约他发展种植产业的因素,“每年一到需要购买农资的时候,我就犯愁,因为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利息高。”幸好今年3月,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里,在了解他的情况后,协助其开具了产业发展情况证明,找第三方公司为其担保,并协调银行按需放贷,不到一周时间,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种植的阳光玫瑰用钱环节多,原本需一年还一半的贷款,现在可以两年到期后还完,也不用为地里用钱发愁了。后续我将用这笔贷款购买农机、扩大葡萄种植规模。”王富平信心十足地说。
  有营业执照、有第三方担保、按需放贷,不论产业规模大小,如今有了创业担保贷款加持,有意愿有想法的村民有了甩开膀子大胆干的底气。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季度,该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已给6个示范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笔1070万元,不是示范村的发放了50笔823万元。去年全年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只有3000多万元,而今年仅第一季度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就达到了2000多万元。
  今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最近几天,张建江非常忙碌,忙完自家的农家乐,他就去公司办公楼听课,“3月19日到蒲城参观学习桥凌农家乐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一回家就参加农家乐管理方法、服务礼仪培训,通过4天的集中学习,我收获很大。”仿车村是华山脚下远近闻名的农家乐专业示范村,2017年曾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美丽宜居示范村”。走出疫情重创,该市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将仿车村作为首批3P项目美丽乡村示范点,按照“吃、住、行、游、玩”五大功能,整体谋划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有了市上和镇上的扶持,如今又有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技能培训,经营多年农家乐的张建江更有信心了。“最大的收获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回来后,公司干部对农家乐的菜系根据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整,对环境卫生和服务标准进行了提升。”这些调整变化带来了好的效益,“前几天,我这里一天接待300多人。‘五一’假期马上到了,好好准备,今年一定能大丰收。”
  “全村在旅游旺季日接待人数最多达800人,营业额3万元。如今,在‘千万工程’的带动下,村里的环境更美了,政府的培训,让自家收入提高了,幸福感更强了。”华山镇仿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红英说。
  “相较在零工市场和驿站进行的培训,示范村的培训更接地气。”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干部姜波说:“每个村子有每个村子的特点,我们通过前期调研,根据各自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就培训什么,截至目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田间地头+会议室’‘线上+线下’等方式,华阴市已经在罗敷镇竹峪村、华西镇友谊村和太华办永宁村开展养老服务、直播带货、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8场次,受益群众487人,涵盖农业产业、家政服务、电商营销、手工零活等内容。”
  好工作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针对有就业意愿缺就业平台的情况,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根据各自需求,再进行细化分类,对想在市内就业的,延续使用零工市场成熟的“零工工厂”模式,随学随签单,当日就有工资;对不愿出远门的,通过对接周边县市季节性岗位,让群众出家门进厂门。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多月时间就有240人在大荔某公司实现就业;对于想在外地稳定就业的群众,华阴市与福州市达成长期劳务协作,并在华阴市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并授牌了华阴福州劳务协作基地,通过专场招聘,已为福州晋安区“点对点”免费输转务工群众236人。
  “从3月份实施‘创业就业服务包’以来,一个多月时间,市内新增就业875人,市外新增就业355人。”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干部周辉说,群众有事干,闲人少了,各村的风气也好了。
  “在推进‘千万工程’中,重视群众自我价值提升,培训产业促就业,追求可持续发展,无形中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产业、人才、文化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各类难题,激发了大家通过创业就业致富增收的热情。”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惠拥军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在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路径、提升服务效能方面下功夫,最终达到全市户均一人就业,真正实现农村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