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用好以工代赈“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4年04月24日 字数:1300
  ■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杨兴茂 代绪刚
  谷雨时节的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村万亩茶海公园内,茶山连绵起伏、茶园错落有致,数百名采茶工人正在采摘春茶,呈现出一幅“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的春日美景。
  2022年,商南县组织实施了富水镇油坊岭村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项目,新建茶园400亩,提升改造茶园500亩,配套茶园新修水泥路4056米、连接路1100米、步行道1490米、防洪渠5200米,铺设供水管道356269米,新建200立方米蓄水池4座,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优质茶园——商南县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盘活了荒坡、山地等闲置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群众稳定增收。
  自2021年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商南县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扶持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4个重点,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全县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思路,将以工代赈试点项目与带动群众就业、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有机结合,择优选择试点项目区;鼓励项目所在村通过组建劳务合作社等形式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将建成的配套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畴,因地制宜地开发检测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项目所在地的镇政府、村委会与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将以工代赈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资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将6%的收益统筹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低收入人群增收;探索建立公示公开、严管监督、审计评估机制,确保以工代赈试点项目的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在谋划实施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时,商南县妥善处理好工程建设与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增收;各级衔接补助资金优先支持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以及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受惠对象直接、进村入户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积极推行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的村民自建方式组织实施。
  同时,商南县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法人制、合同制、公示制、监理制、劳务报酬制、验收制等管理规定,确保工程发挥实效。该县坚持将项目计划及实施情况在政府网站上公示公开,在下达项目计划时,明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和金额,要求村级劳务组织积极动员低收入群众就近就地参与工程建设,把劳务报酬是否足额、及时发放到位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监督管理,及时跟进工程建设,协调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以工代赈项目的顺利实施;县财政、发改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资金管理方面采取提前介入、强化报账、严格审查等措施,确保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化,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据了解,2021年至2023年,商南县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个,总投资66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70万元、省级投资365万元。目前,5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带动群众就业836人,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654.05万元。其中,2022年实施的商南县富水镇油坊岭村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00余万元,项目建设期带动412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发放劳务报酬187万元。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