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汉阴县城关镇稳岗就业 走好搬迁后扶路
2024年04月16日
字数:858
■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
近日,走进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易地搬迁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车间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电动缝纫机嗒嗒作响,剪裁好的布料在员工灵活的双手中缝制,经过充棉、外观修饰、吹毛整形……一个个宠物玩具就可以质检包装了。
“四月份的毛绒玩具订单量比较大,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左右,要赶在‘五一’劳动节前生产出来,车间目前有55名员工,每天能生产3000个毛绒玩具。”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订单需求量大,工厂还在进一步招工,扩大生产量。
月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177户710人,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9年,汉阴县城关镇乘着苏陕协作的东风,引入毛绒玩具工厂,为小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天工作八小时,按底薪+计件提成计算工资,每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社区工厂离家也就几分钟的路程,既能照顾好家里又实现了就业,我很满足。”在社区工厂上了3年班的刘小凤说道。
在前进村千亩特色产业园里,有13名搬迁群众常年在园区做林果产业管护工作。“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出门不好找工作,现在在产业园务工,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务工群众王成林介绍,5年前,他们一家人从其他镇搬迁到城关镇前进村,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在前进村产业园务工,家里的收入现在很稳定。
在汉阴县城关镇,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为积极做好搬迁后扶工作,该镇针对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难题,先后在中坝村、月河村、中堰村、龙岭村等搬迁点引入以手工业为主的微型企业,解决妇女劳动力无业可就问题,在前进村、长窖村、五一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解决了搬迁群众中无法出门的男劳力就业难题,坚持把岗位设在群众家门口,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
稳岗就业一人,致富增收一家。据了解,今年以来,汉阴县城关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在摸清21个行政村搬迁点群众就业“底子”后,认真分析各搬迁点周边主导产业、集体资源和就业环境,持续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和产业园建设,满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
近日,走进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易地搬迁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车间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电动缝纫机嗒嗒作响,剪裁好的布料在员工灵活的双手中缝制,经过充棉、外观修饰、吹毛整形……一个个宠物玩具就可以质检包装了。
“四月份的毛绒玩具订单量比较大,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左右,要赶在‘五一’劳动节前生产出来,车间目前有55名员工,每天能生产3000个毛绒玩具。”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订单需求量大,工厂还在进一步招工,扩大生产量。
月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177户710人,为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2019年,汉阴县城关镇乘着苏陕协作的东风,引入毛绒玩具工厂,为小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天工作八小时,按底薪+计件提成计算工资,每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社区工厂离家也就几分钟的路程,既能照顾好家里又实现了就业,我很满足。”在社区工厂上了3年班的刘小凤说道。
在前进村千亩特色产业园里,有13名搬迁群众常年在园区做林果产业管护工作。“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出门不好找工作,现在在产业园务工,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务工群众王成林介绍,5年前,他们一家人从其他镇搬迁到城关镇前进村,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在前进村产业园务工,家里的收入现在很稳定。
在汉阴县城关镇,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为积极做好搬迁后扶工作,该镇针对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难题,先后在中坝村、月河村、中堰村、龙岭村等搬迁点引入以手工业为主的微型企业,解决妇女劳动力无业可就问题,在前进村、长窖村、五一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解决了搬迁群众中无法出门的男劳力就业难题,坚持把岗位设在群众家门口,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双赢。
稳岗就业一人,致富增收一家。据了解,今年以来,汉阴县城关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在摸清21个行政村搬迁点群众就业“底子”后,认真分析各搬迁点周边主导产业、集体资源和就业环境,持续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和产业园建设,满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