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城关镇以“林长制”护航“林长治”
因地制宜破荒植树 用实际行动为城镇增绿
2024年03月13日
字数:1043

■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张辉 文/图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放眼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凤凰山区域,群山叠翠、绿野千里、草木新长……山林间绿意盎然、景色宜人,见证着汉阴县城关镇以“林长制”推动“林长治”的有益探索。镇、村两级林长带领干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实际行动增绿,成为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树坑要挖深一点,到时候根系才能更好地生长。”“树干周围适当多加一些土,不然一会儿浇水就会形成一个大坑。”“3·12”植树活动现场,党员干部和群众撸起袖子、挥起锹铲、扶树正苗、培土浇水……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一排排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
植树造林是该镇增绿行动的一个缩影。为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城关镇坚持把产业发展和林业发展捆在一起抓,因地制宜破荒植树发展林果产业,先后完成赵家河村千亩蜂糖李、月河村千亩樱桃、平安村千亩拐枣、前进村千亩黄桃等荒山造林行动,并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增加绿化面积30余亩,实现了依托林业资源助农增收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该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林长制”工作领导机构,形成镇、村两级林长+护林员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管护体系,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让绿色成为生态底色,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林业发展释放生态红利,该镇建立完善生态补偿、产业发展等惠民政策,按照“因村而异、因地制宜”方针,充分挖掘林业生态资源优势和潜力,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业经济,示范发展了五一村林下养鸡、前进村林下梅花鹿养殖、三元村高山绿茶等产业,有效提升了林地综合效益,拓展了林业资源附加值。
中堰村千亩民兵产业园,以数字农业经济为抓手,将林业资源保护利用与数字乡村创建深度融合,推进林业经济数字化与农旅融合深度发展,在村集体合作社带动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数字果蔬大棚和林果产业,坚持把民兵产业园打造成集休闲农业、农耕教育、国防教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新型林业经济产业,有效推动了村庄的旅游发展,2023年吸引游客乡村游、研学游25万余人次。
近年来,该镇依托林业资源打造了月河村樱桃沟、中堰村民兵产业园、前进村开心农场、三元村高山绿茶、五一村牡丹园五个林业旅游基地,充分发挥“林长制”统揽抓手作用,持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构建生态屏障、推动林业经济生态发展,实现了生态环保与农户增收“双丰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