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华山镇助力乡村振兴 大棚里盛开“富贵花”

2024年03月06日 字数:1197

  ■记者 杨月锋 通讯员 闫佳琳 文/图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如金,春日里万紫千红还未盛开,华阴市华山镇杨寨村,园英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大棚内的非洲菊却一直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南墙上的草也要清理下。”在叮咛了工人除草事项后,合作社负责人周麦红向前走了两步,然后弯下腰仔细翻看起了非洲菊的叶子。“叶子发黄是缺铁,发黑是感染了灰霉。”周麦红说。
  周麦红是杨寨村人。别看她现在对非洲菊的种植技术娴熟,一年前和其他人一样,对它一无所知。原来,非洲菊原产于非洲南部,属于外来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华阴市在发展乡村振兴中,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除积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还鼓励群众开拓致富增收“新路径”,实现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华山镇抢抓机遇,发展非洲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说起为何选择种植非洲菊。今年52岁的周麦红说,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小她就为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改变自己的人生。规模化种植小麦、在南方种植大棚韭菜,几十年来周麦红一直在农田里深耕自己的人生。
  2018年周麦红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后,看到村里区位虽然优势明显,但集体经济产业比较薄弱,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开拓致富增收“新路径”,成了她经常考虑的事。
  丰富的种植经验,让周麦红懂得谋定后动。经常外出学习考察的她,终于在2023年1月云南考察花卉市场时看到了商机,非洲菊不仅名贵、花期长、经济效益好,而且种植成本低,管护程序少。但云南和华阴环境气候差异很大,能否存活?没有温度就调节温度,没有技术就慢慢学习,周麦红没有丝毫迟疑。
  为了掌握非洲菊种植技术,周麦红在书本学、网上学,在网上查阅遍了所有和之相关的知识。2023年3月整棚,5月非洲菊花苗种了下去。一周一打药,定期除草,除特殊时段需要两三名群众帮忙外,周麦红一头扎了进去,每天早晚通风、观察长势、预防病菌、按时灌溉,从5月种植下去到9月第一茬花长成采摘,几乎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其中。“最难的是灌溉。非洲菊比较娇贵,不喜水却也不能缺墒,大棚内地面高低不平,经常出现低洼处积水现象,刚开始有好多苗子因此死掉。”那段时间,周麦红一边平整地面,一边按少而勤进行灌溉,有时候在棚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9月,大棚内的花苗呈现出红、粉、黄三种颜色,形成了一片花海,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华阴市华山镇杨寨村成为渭南市第一个种植非洲菊的地方。采访当天,正赶上采摘期,周麦红喊来了两三名群众过来帮忙采摘,有位帮忙的大姐领着孙女也高兴地参与其中,还没等一包采摘够,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喊着让给它和花儿拍照。大棚里大家干得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目前,华山镇非洲菊销往渭南各县市的市场供不应求,新宠卷边系列新品种切花一般卖到0.7元一支,最好时一支可买到1元。5亩大棚4万株非洲菊年净产值近30余万元。“如今有很多人前来学习,市场很乐观,希望大家一起富起来。”对未来,周麦红充满期待地说。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