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高新区多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2024年01月25日
字数:930
■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崔亦馨
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2021年18396件、2022年61643件、2023年89408件……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在三年的时间里,咸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展现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好分数。
2021年,咸阳高新区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抓手,聚力抓项目、优环境、提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政务环境建设方面,咸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了区域仅一项审批权限的窘境,目前,该区可办理305项政务服务事项,200余项高频跨区通办事项,实现了“不能办到一站办、来回跑到一次办、线下跑到线上办、远途跑到跨区办、多项办到集成办”的突破;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咸阳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为延链补链强链,咸阳高新区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在2023年10月18日点火试产,吸引了30多户配套企业落户。
同时,咸阳高新区连续三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及管理团队进行奖励,从2021年奖励9户突出贡献企业到2023年奖励18户优秀企业管理团队,累计奖励资金1416万元。咸阳高新区在优化产业环境上多措并举,产业集群横向拉伸,奖励对象由企业变成管理团队,切实体现出为产业谋发展、为企业家着想的服务理念。
三年来,咸阳高新区在统工业企业由2021年的350余户增长至2023年的609户,增长率为74%;高新技术企业由2021年的73家增长至2023年的201家,增长率为175%;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等人才由2021年的90余人增长至2023年的500余人,增长率为456%。
随着主城区不断西扩,企业、居民逐步增多,咸阳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配套,优化城市环境,聚集了领航学校、梦桃学校、高新一中等10余所优质学校。跨渭河大桥的建成通车,零距离连接了秦创原总窗口和交大创新港。多年来,咸阳高新区陆续建设了5000余亩绿地、6000余亩水面、100万平方米绿植,半城湖光半城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内一线品牌房地产开发商竞相进驻,辖区人口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增加,区域价值全面升级,一座产城融合的新城正悄然崛起。
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2021年18396件、2022年61643件、2023年89408件……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在三年的时间里,咸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展现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好分数。
2021年,咸阳高新区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抓手,聚力抓项目、优环境、提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政务环境建设方面,咸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了区域仅一项审批权限的窘境,目前,该区可办理305项政务服务事项,200余项高频跨区通办事项,实现了“不能办到一站办、来回跑到一次办、线下跑到线上办、远途跑到跨区办、多项办到集成办”的突破;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咸阳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为延链补链强链,咸阳高新区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在2023年10月18日点火试产,吸引了30多户配套企业落户。
同时,咸阳高新区连续三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及管理团队进行奖励,从2021年奖励9户突出贡献企业到2023年奖励18户优秀企业管理团队,累计奖励资金1416万元。咸阳高新区在优化产业环境上多措并举,产业集群横向拉伸,奖励对象由企业变成管理团队,切实体现出为产业谋发展、为企业家着想的服务理念。
三年来,咸阳高新区在统工业企业由2021年的350余户增长至2023年的609户,增长率为74%;高新技术企业由2021年的73家增长至2023年的201家,增长率为175%;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等人才由2021年的90余人增长至2023年的500余人,增长率为456%。
随着主城区不断西扩,企业、居民逐步增多,咸阳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配套,优化城市环境,聚集了领航学校、梦桃学校、高新一中等10余所优质学校。跨渭河大桥的建成通车,零距离连接了秦创原总窗口和交大创新港。多年来,咸阳高新区陆续建设了5000余亩绿地、6000余亩水面、100万平方米绿植,半城湖光半城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内一线品牌房地产开发商竞相进驻,辖区人口以每年近万人的速度增加,区域价值全面升级,一座产城融合的新城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