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

只图谱牒铭先贤

2024年01月19日 字数:1088
   ■史耀增
  我与明烛先生是合阳中学高中部不同年级的同学。1962年暑假,他入学,我退学,因此过去我们并不认识,但从同村友人口中得知,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挺有个性。1965年他上大学,在校期间曾是大名鼎鼎的救火英雄;毕业后三线、群团几经辗转,后调任报社记者、编辑二十余年,报上许多有分量的大块文章往往出自其手。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相识于合阳县百里坊布衣文人杨琛老家,我们都已近花甲之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虽相见不多,但他的每篇文章我只要见到必认真拜读,我敬佩他的亲民情结、扎实功底和流畅文笔。
  明烛先生近年来痴迷于家乡族谱的编撰,主修或参与策划合阳县平政一带《杨氏族谱》《小村刘氏族谱》《任氏族谱》《郑氏族谱》等多册族谱。在实践中,他总结出不少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把这些经验视为私产,而是写成《漫笔七题》,用讲故事的方法来给那些有志于研究谱牒文化、传承文脉,却不知从何入手的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明烛先生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授人以渔”者,他以亲身体会告诉你如何结网、何处下网、何时收网。只要是有心人,读罢明烛先生的《漫笔七题》定然会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之境。实践出真知,明烛先生以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万万不可忽视“遗墨残篇”,必须反复研读、仔细分析。还有对乡老、游子的寻访求教以及顺藤摸瓜式的“异地觅踪”,说不定开锁的钥匙和解密的密码就藏在那里。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而船和桥就是过河的方法。明烛先生在《漫笔七题》中教了我们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几乎修谱遇到的所有锁(困难)都可以在《漫笔七题》中找到开启的钥匙。这些钥匙,即便在大学的讲堂上也没有人为你提供,但是在明烛先生的《漫笔七题》中可以找到,因为他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仔仔细细地做了,包括跨县、跨市、跨省的自费跟踪寻访,敲键实录编撰等。多少次的山重水复,多少次的柳暗花明,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才总结出这“七个经典环节”的探索、思考与升华之果!明烛先生的治学精神,由此也可见一斑。
  合阳乡间有句话:“吃下米儿面的人还就是不一样!”这些年古莘大地上续修族谱的人不少,但还没见过明烛先生这样善于总结的人,而且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无私地奉献出来,供更多的爱好者参考。你觉得无路可走了,那么我为你指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你感到前行困难,我赠你一根手杖,助你行稳致远。明烛先生甚至连入户调查表的样式都画出来了,真可谓细致入微。
  “不求丹青追太史,只图谱谍铭先贤”——我们敬佩明烛先生这种“授人以渔”的良善之举,感谢他的辛勤笔耕和奉献精神,期待着他更多振聋发聩、有血有肉、接地气的美文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