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

汉中经开区强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18日 字数:1591
  ■记者 李希 通讯员 许建波
  汉中经开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促进数字领域上下游企业集聚落地、链式发展,以数字经济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建设。汉中经开区坚持项目谋划与上级政策、战略部署、转型发展、园区实际相衔接,围绕绿色食药、新材料、现代服务等产业,谋划链条长、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签约、开工、推进、投产“四张清单”,做到“一线保障、全程解难”。2023年,该区3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任务的102.6%;总投资30.27亿元的中航电测智能测控(汉中)产线能力建设等3个数字经济项目建成投用;3D打印等一批数字经济项目已投用见效。
  优化招商引资。汉中经开区创新“领导+产业链+智库专家”招商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延伸人工智能产业链,赋能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2023年,该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48.99%;招引落地淘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字经济项目19个;积极对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理工大学等31所高校的80余位专家教授,与17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成功落地科技转化成果34项。
  坚持创新驱动。汉中经开区紧盯全市“3552”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数字化赋能,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作为园区长足发展的“助推器”,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培育工程,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2023年,该区培育中小微数字经济企业9家;新增10户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培育库,16户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汉中101公司、陕西光泰航空公司被省工信厅确认为2023年度“专精特新”企业;中航电测公司被省工信厅确认为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该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户、企业研发机构14户、高新技术企业42户,实施“揭榜挂帅”项目5个,组织中航电测等26户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伟志服饰、东方航空、中航电测、德容航空等企业已建成数字车间,用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实现规模效应。该区数字经济企业整体改造率达48.15%,数字经济增速为30.56%。
  夯实要素基础。汉中经开区坚持数字化引领,从体系建设、技术运用、产业生态、平台要素聚集、人才吸引、环境打造等多个维度,多措并举,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做到政策零折扣、服务零距离、解决困难零缺位,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资和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作,确保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该区落实数字经济相关土地、资金、人才等政策,开展“标准地+承诺制”“交地即交证”改革,“标准地”供地占比达100%。2023年,经开区财税银企担数字经济应用平台完成融资23.4亿元,发放纾困资金6450万元,及时解决了企业存在的资金短缺难题。汉王药业公司被省委组织部批准为省级专家工作站;陕西萃程生物汉中经开区生物医药研发专家工作站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市级专家工作站;陕西理工大学科创园落户汉中经开区孵化发展;汉中经开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获批陕西省第二批自贸实验区协同创新区,获评首批“秦创原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汉中经开区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持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打造“经开区行政审批一体化智能办理平台”,推动“受理、审查、核准、制证”全工作链由人工审批向数字审批转型,建立项目管家服务团队,推出“一件事一次办”“一厅办理”“外商投资一件事”等新举措,做优全生命周期服务。“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上线运行。新建5G通信基站4个,园区5G信号覆盖率达95%以上,园区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国家税务总局汉中经开区税务局建成全省首家5G智慧办税厅。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