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魂

2024年01月04日 字数:2692
■王智魁 
  前几天去药王洞办事,这是西安一条颇有古风的街道。正值大暑天气,太阳火辣辣的,热浪包围着人。可是一走到这里,高大的国槐树遮起的阴凉让人仿佛进入到一个清凉的世界。仰头看,国槐枝繁叶茂,淡绿色的花儿开满枝头,发出淡淡的带点药味的清香。不同于洋槐花一串串地开,国槐的花是一窝一疙瘩地开,花非常繁密。微风吹来,凉意沁人心脾,淡绿色的国槐花簌簌落下,地上已铺了薄薄的一层,让人想到天女散花的舞蹈,让人想到“天花乱坠”这个成语;树底下、车上落满花,像是给汽车披上了淡绿色的花外衣。
  我们这个小区也有几棵国槐,散布在小区的几个角落。记得在住进小区前,我看过小区规划彩图,树影婆娑,绿化很好。可是住进小区时所谓绿化只是几寸高的树苗,我当时就感到很失望,有种受骗的感觉。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原来不起眼的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几棵国槐有好几丈高,真的是必须仰视才见。繁密的枝叶、淡绿色的花儿、皴裂颇有沧桑感的树皮,让我感慨万千。二十年的时光呀,改变了多少东西。我才佩服起那个画小区规划图的人来,原来他画的是二十年后的小区绿化效果图,原来他是用“发展”的眼光来构思规划图的。
  我童年生活在陕西省乾县梁村镇一个叫王寨(现在改为王家窑)的村庄。在我们村的西头有一棵古槐树,在我的印象中,它长在一个水渠的边上,水渠不远处就是一个涝池,我们学校就在涝池的北面。这水渠高于地面,类似于黄河一段的“悬河”,您大概能想象得出来这国槐所在处的地形有多复杂。遮天蔽日的古槐中间有个树洞,我们小学生常从树洞爬上树,这棵树曾是我们的“儿童乐园”。因为长期在这里玩,地形颇为熟悉,几个顽皮的学生曾藏身树上,用土块袭击过经常体罚学生的一位老师。这里曾是儿时的“战场”,尤其让人记忆深刻。
  同村的王冠哥曾在西安一个单位做宣传工作,退休回村后他依然没有放弃摄影这个专长,将村中人和物都拍了照,一次他发来许多关于村上的照片,其中一张大槐树的照片特别吸引我,但是,大槐树在一个平坦的路旁的一面墙边,童年的水渠早没了踪影,涝池没了,学校也不见踪迹。看着这棵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槐树,我百感交集。这真的就是那棵槐树吗?人世变幻,沧海桑田,让我几乎认不出这棵大槐树了。
  我们乾县漠西一带是半山区,我有个高中同学家里有窑洞,一年暑假,这个同学邀请我们几个同学去体验夏日窑洞的凉爽。记得这个同学家的窑洞门口有一棵大槐树,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棵树好像是一分为二的两棵树,但中间似乎连着,很像一棵树。见我们很困惑,这个同学告诉我,听他父亲说,这其实是一棵树,有一年下大雨,雷电劈中了这棵树,当时树木枯死了。谁知过了一段时间,这棵槐树又奇迹般地复活了,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听了这棵树的传奇经历,我再仔细看,果然“两棵”树中间有一条长长的黑线,应该就是闪电留下的痕迹。看着这棵长相奇特但却繁茂无比的国槐,我从内心生出一种无限敬佩之情。我们都啧啧称赞,感觉这是一棵了不起的树。我们都说这棵树战胜厄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西安书院门附近,也就是碑林一带,有一个孔庙碑,跟前有一棵千年古槐,因为成了被保护文物的一部分,这棵树垮裂的一部分被用铁圈箍了起来。这棵古槐树非常古老高大,在城墙边上,给人一种高可接天的感觉。书院门是文化街区,这里的一排仿古建筑,最多三层楼高,古色古香,很有文化气息。可能是在这里待久了,这棵树俨然有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每次从这棵树下经过,我都会想到孔子和他的《论语》,甚至头脑里会出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孔夫子的名言。难道这棵树也知道自己与中华文化根脉相连?向树上看时,每个树叶都文绉绉地在树上轻晃,路过树下的每一个人也都文质彬彬。古槐不远处有人挂出楷书的《出师表》,字迹工整有力。这里四处散发着“仁义礼智信”的文化气息。
  我的好友冯小良先生曾任位于西安灞桥区洪庆镇的第十九中学副校长。洪庆镇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全是高大的古槐树,我曾多次步行或坐车从这里经过,这些高大古老的国槐似乎向人们无言地传播着某种精神。冯校长说古槐坚韧成长的精神给人启迪,可以用来教育学生。还有“槐”谐音是“怀”,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就是关怀学生。据此,他们学校提出了“槐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用来塑造学生精神和促进教师成长。多年来,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形成了五六万字的文章资料。冯小良曾怀抱着这些资料到西安几个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献宝”,但均未得到肯定。于是,这几年冯小良不再为此奔走,但是“槐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却在十九中扎了根,深刻地影响着师生。
  一年夏天我去秦岭,在一个峪口旁边有一个破败的观音庙。我伸头进去看,观世音塑像虽然有些陈旧,但在这个破败的小砖瓦房里依然是法相庄严,显示出普度众生的力量。我正在玄想,忽然听到轻微的声音“南无阿弥陀佛”,我非常惊疑。循声望去,原来在旁边的一棵古槐树上绑着一个小播放机。这棵槐树树干笔直,长得非常高,树上贴了一个“寻人启事”,大意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小老头,因为和家人吵架后离家出走,几天过去了,没有音讯,下落不明,希望好心人见到联系,有重谢,下面有电话。我一看,这画像中的老哥胖胖的,一脸的愤愤不平,看起来就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我心想,有啥大不了的,和家人过意不去,甚至到离家出走的地步。真心期望这个大哥能平安和家人团聚。古庙边的古槐树呀,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人世的悲欢呀!
  在我童年的时候,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正在上映,小时候的我们根本就不理解什么叫爱情,但其中一个情节却引起了我们儿童的兴趣,就是七仙女让槐树说话为他们做媒人。那槐树口一张一合地在唱,非常有趣。后来七仙女被抓回天庭,董永求槐树,槐树已经不说话。当时只是感觉有意思,但其中深意小孩子怎么能理解。前几天和爱人看电视,电视上在放这个老电影,再看董永在槐树下的哭诉,我和爱人伤心得几乎掉泪。岁月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好多事情。这棵槐树亲眼见证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爱情故事。坚韧的古槐,长寿的古槐,有情的古槐,千百年来他见证的人世沧桑实在太多,不光是爱情。
  万世沧桑,有什么东西没有变化?那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历经磨难,饱经岁月风霜的古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隐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成功难以复制,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奋斗不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精神难以复制。古槐见证了我们的人生故事,见证了世间不少的悲欢离合,甚至见证了这个民族不断奋斗的精神成长史。
  古老的槐树,崭新的槐树,它是生命之树,它是文化之树。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旗帜,象征着炎黄子孙的精神魂魄。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