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

读闫群散文集《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2023年11月08日 字数:1887
   ■朱鸿
  对闫群的作品,我并不陌生。几年以前,我就读过她的散文。近日,我读了她的这部新著,发现她的散文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题材广泛,不失感受。
  散文作家的写作状态各呈其异,一些作家的题材并不广泛,其只涉猎某一个领域,闫群不是这样。题材不多,也未必不工。不过闫群的题材是广泛的,且作品总有自己的感受。散文写作,这一点至关重要。
  作家所采的题材,反映了这个作家的人文视野、情感倾向和思想深度。闫群的题材广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关于父母之情的。她用不止一篇散文表现她青少年时代的家庭生活,尤其是深情地叙述一家五口坐在炕上那种情景,真是农耕文明才有的其乐融融。读这些作品,窃以为如此画面,可能会变成她长大以后生活的一个原型。她对人生的向往和规划,也可能来自于小时候家庭生活的印象。她的感受很深,且反复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二是关于婚姻家庭的探究。读这本书,会看出她对婚姻家庭在人生中的地位久有思考。她也借助文化名人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所想。胡兰成和张爱玲、江东秀和胡适、朱梅馥和傅雷,这些并未远去的文化名人,都是她写作的题材。触动于文化名人的生活,使她产生感受,从而孵出作品。
  三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读闫群的散文,发现其人善感,遂有多篇人生感悟的作品。有的散文,用了随笔的形式,满篇都是感悟。有的散文,虽为纪事,也时时流露自己的感悟。
  第二个:生活在作品之中。
  并非读任何一位作家的散文,都可以从其句子中发现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然而闫群的散文是,生活在作品之中。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生活与作品的距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作品的高下。散文这样,小说也这样。不能让现实生活毫无变化地成为作品中的生活。若作品中的生活就是现实生活的一段、一块或一个部分,作品的意义必将局限。应该怎么办呢?我的思考并不成熟,不过我认为应该捣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生活,这就像景德镇的瓷器,一个杯子呈现在你的面前,你知道此杯子有多少元素?它不仅有土,有高岭土和化妆土,还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还有微量的铁元素。捣碎生活,重新弥合,并调动所有的知识、感受、体验,并化为语言,百炼成章。
  第三个:可以寻味的观点处处可见。
  女作家天生敏感,易生灵感,只要勤奋,就能写作。这是女作家的优点和强势。不过如果散文只是流于感受之抒发,作品的翅膀就会小一点,飞高也难。闫群的作品不仅有感受,还有不俗且不凡的观点。她是一位理性和感性兼容的作家,这一点很难得。
  第四个:浓郁的情感度。
  闫群散文有充足的情感度,其中最大的是她叙述自己的、自己父母的和自己故乡的作品。凡此作品,其情感度都很浓郁。她关于山川河流及草木虫鱼的作品,情感也在涌流。这些无不显示她是一位长期致力于思考的作家。如此品质,颇为可贵。
  第五个:闫群散文的语言。
  这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她的语言是清脆的,流利的,富于情感的。
  中国散文史显示,散文有两种:文章体制的散文和文学形式的散文。散文是所有文学形式中门槛最低的一种,书信一封,书命一页,乃至序言、游记,就是所谓的散文了。它们也算散文,不过非文学形式的散文。
  散文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南宋,那时候的文坛领袖周益公在指点杨万里的儿子杨东山如何写诗之际,提出了散文的概念。杨东山也用散文这个概念评价了黄庭坚的作品。
  到了明代,学者徐师曾才把散文列入文章之中。文章体制的散文,就是不押韵、不对仗的散文。
  中国古代的散文,多是文章体制的散文。韩愈推崇的古文,也是文章体制的散文。虽然1915年以后,已经用散文这一概念表达文学形式的散文,然而传统的力量十分强劲,当代散文中的大部分散文,仍为文章体制的散文。实际上文学形式的散文,不仅是不押韵,不对仗,它的要求是既高又多的。
  什么是文学形式的散文呢?或是怎样才能把文章提升为文学艺术作品呢?
  散文当有审美性,当能欣赏。散文要丰沛地表现情感。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情感度越高,越能感染人。文学艺术,其他艺术,包括绘画、音乐、电影,都是要感染人的。也许在感染中,还可以得到教育。然而不要企图用文学教育人,慎从教育出发。散文要有人格意象。作家自己的人格意象,会从语言之中带出来。现代文学以来,散文中有人格意象的作家并不多,鲁迅算一个,周作人算一个,汪曾祺也算一个,汪有一点人格意象,可惜格局不大。散文要有思想性。思想性指的是一种求索状态。作家对一切都是怀疑的,他始终在思考,从而有感受,有体验,有发现。如此求索,也许未必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思想家,不过他应该成为一个思想者化的作家。他不是直白地表达所谓的哲理,他会把思想渗透在作品之中。
  这是读了闫群的散文集以后,所衍溢出来的看法。
  二O二三年九月九日草
  二O二三年十月十七日修改,窄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