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号:陕ICP备06007924号-1

我省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

截至10月 全省累计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185宗2.0万亩

2023年11月03日 字数:1042
  阳光讯(记者 李梦君)11月2日上午,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冯涛介绍“深化‘标准地’改革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据了解,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累计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185宗2.0万亩。
  
  截至10月,全省累计供应“标准地”185宗2.0万亩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作为“标准地”改革工作牵头单位,会同省级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标准地”是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在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性指标、实现项目开工建设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及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后,面向工业项目供应的国有建设用地。开展“标准地”改革,能够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制定了《陕西省2023年深化“标准地”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累计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185宗2.0万亩。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为更好指导各地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2023年9月,省自然资源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标准地”改革工作指引》,使我省“标准地”改革工作标准更明确,工作流程更规范,工作责任更清晰。
  “标准地”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事先开展区域评价,评价成果由区域内投资项目无偿共享使用,企业无需自行开展,最大限度解决以往评价事项多、评价时间长等问题,可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应用区域评价成果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编制费用约30万元,报建时间约60天。西安高新区先导院项目,企业拿地后2天即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少跑12个窗口,减少申报材料70份以上,节省超过100万元费用,较约定开工时间提前30天以上。
  “标准地”与以往工业用地最主要的区别是事前定标准,即根据产业导向和地块实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设定控制性指标,对工业项目提出准入要求,以提高项目质量。西安高新区先导院项目建成后,容积率达到1.49,建筑密度达到47.65%,远高于高新区的标准要求和平均水平。项目投产后,亩均固定资产投资1066万元,高于高新区标准33%;亩均产值1400万元,高于高新区平均水平近18%;亩均税收116万元,是高新区平均水平的3.5倍。
  各地在深化“标准地”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告知承诺制,简化项目审批环节、缩短项目审批时间;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缩短土地出让年限、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全力推动“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开展亩均效益评价,优化资源要素配置。